发布时间:2025-11-16 03:27:01 来源: 猫眼电影
中新网忻州11月15日电 题:山西五寨:中药材产业铺就乡村振兴“黄金路”
作者 刘小红
初冬时节,山西忻州五寨县连片的黄芪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根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五寨县连片的黄芪田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刘小红摄
五寨县地处黄土高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的天然优质产区。过去,当地农民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长期依赖玉米等低效益作物。
2017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下,五寨县开启中药材产业振兴之路,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涵盖黄芪、党参、甘草、菊花等品种,其中黄芪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成为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产区。
当前,五寨县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00多亩黄芪田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160余名采收工分工协作,忙碌而熟练地进行着采收工作。来自胡会乡小胡会村的村民李大姐一边将一捆黄芪装上车,一边说:“这段时间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120元,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
图为放在厂房的黄芪。刘小红摄
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刘俊希告诉记者,由于近期气温逐渐降低,采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根据目前的采收情况,亩产干货预计是350公斤左右。
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种植户受益,还带动了当地大量劳动力就业。据统计,五寨县目前有6000余人从事中药材生产相关的工作,从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吸纳了劳动力,中药材产业的效益日益凸显。
在五寨县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科技力量为中药材产业注入新活力。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着万亩药田的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药材生长数据,所产药材品质优良,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的1.5倍。园区内,从清洗、切片到包装的全链条加工线,让“五寨黄芪”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产品远销全国。
依托优质的中药材资源,五寨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进多项建设工作。建设高品质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助推战略性新兴富民产业;建设芦芽山高品质药材驯化繁育基地,增强中药创新研发能力;建设中药产业园区,培育中药骨干企业;建设晋西北季节性中药材交易市场,构建完善的中药市场体系;建设中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促进中药产业多元发展。
图为五寨县连片的黄芪田。刘小红摄
据了解,五寨县对中药材产业未来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到2025年,全县中药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年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左右,使中药产业成为五寨县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从“靠天吃饭”到“药田生金”,五寨县依托黄芪等道地药材,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这座晋西北小城,正以中药材为笔,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