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0 15:45:02 来源: 上观新闻
海报漫谈丨高温天气来袭,易躁易怒?当心“情绪中暑”!
温度不断加加加,气温切换“一键入夏”。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9日至22日,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陕西关中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7℃至40℃,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气温极值。
而随着气温的转变,不少人开始变得提不起劲、情绪焦躁。正应了那句“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有心理研究表明,气温与气温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主观情绪体验。这可能是因为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会使人体感受到高温压力和疲惫感,降低生理上的愉悦感,进而影响其积极情绪体验。当气温过高时,人们可能会产生压抑、愤怒、痛苦等心理感受,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炎热的季节,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会明显增强,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情绪中暑”,心理学上也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小满将至,暑气蒸腾,炎炎夏日的“烧烤模式”已经初见端倪,不论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防暑降温都要提上日程了。
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户外时间,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气下,科学补水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常温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豪饮或饮用冰水刺激肠胃,可适量补充绿豆汤、柠檬水等电解质饮品;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西瓜、黄瓜、苦瓜等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避免贪凉食冰及高油高糖的烧烤油炸食品;物理降温可选择宽松透气的浅色棉麻衣物,并随身携带小风扇、清凉喷雾等降温工具,用湿毛巾擦拭手腕、颈部等部位帮助散热;
四招实现“心理降温”
针对高温引发的情绪问题,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给出如下四点建议:
调整作息:适当减缓工作节奏,保证充足睡眠,特别要重视午休。
静心养神: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通过冥想、轻音乐等方式平复心绪,想象清凉场景帮助“心理降温”。
情绪管理:建立“情绪回收站”机制,通过运动、倾诉等方式及时宣泄负面情绪。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游泳等轻度运动,注意控制时长和强度。
总之,热浪蒸腾的酷夏就要来临,通过上述心理建议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情绪中暑”,用更加健康的心态,迎接炽热的夏天,纵使窗外蝉鸣,也有平淡的心境啜饮一杯绿茶。
(海报新闻编辑荆雅琪 综合自光明网、健康杭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