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6 05:12:33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中新社深圳/香港11月15日电 题:共饮“头啖汤”——直击全运会首个跨境马拉松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戴梦岚
“谁说宁夏长不出玫瑰,我就是!”15日,以2小时12分07秒的成绩夺得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后,宁夏名将何杰用力拍着胸口、眼含热泪。
11月15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马拉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开跑。图为宁夏队何杰在终点撞线夺冠。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这位亚运冠军、全国纪录保持者喘着大气说,过去一年他参加了多个国际马拉松,但从未有金牌分量如此之重。不仅因为这是全运会,还因为这是全运会有史以来的第一场跨境马拉松。
当日,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在深圳、香港举行。包括港澳在内的23支队伍69名选手共饮“头啖汤”(粤语比喻尝试新鲜事),一同完成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奔跑。
本次马拉松的赛道勘测由内地和香港两位国际A级丈量员共同完成,这在中国马拉松史上还是首次。为保证运动员成绩、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影响,比赛选择在周末举行,并避开多座立交桥和密集居民区。
天色未亮,已有多位选手来到赛事前置安检区进行人脸识别和手环佩戴,以便在赛时“无感通关”。这条独特赛道连接深港两地,起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跑者需经过深圳湾口岸、深圳湾大桥到达香港,随后折返深圳。
深圳湾大桥有爬坡以及蜿蜒的道路,对跑者来说具有一定挑战。陪同选手参赛的澳门队教练关伟文说,选手们还可能面临海风干扰,为此澳门队选手数月前就开始准备这场比赛。
跑过大桥,穿梭两地,运动员迎接新挑战,也感受着不一样的全运会马拉松。7时整,这场将被载入全运会历史的马拉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
中新社记者在深圳湾口岸看到,佩戴着通关手环的马拉松选手刚跑入香港赛段,自凌晨起便在此等候的众多志愿者已举着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粤语高呼加油,为选手打气。
11月15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马拉松决赛在广东深圳鸣枪起跑。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比赛开始后,何杰、杨绍辉、董国建等中国马拉松好手迅速形成第一集团。何杰保持节奏,在跨境路段的横风挑战中稳稳占据领先位置。比赛后程,何杰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
凭借在高原集训打磨出的稳定节奏与强大心肺能力,何杰率先冲线,翻涌的情绪倾泻而出。“今天的这个冠军,让我帮家乡拿下了这枚等了30多年的奖牌。”何杰赛后说,希望有更多选手在这条赛道取得好成绩。
事实上,香港、深圳1992年曾举办“香港—深圳国际马拉松赛”。当时参赛者赛前领取“通关卡”,比赛时从香港出发,抵达深圳皇岗口岸时将卡片放入指定盒中,即为过关。30余年过去,从“通关卡”到“无感通关”,从人工查验到数字赋能,深港协同机制让奔跑更为顺畅。
香港选手林颖璋说,自己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在这条特别的赛道上跑出近期最好成绩,感到很开心。澳门选手王坤因为伤病,身体非最佳状态,但他依然坚持跑完了全程。“全运会第一次走进港澳,只要完赛自己就没有遗憾。”
在国际马拉松赛场身经百战的何杰则说,尽管他刚通过马拉松感受香江之美,但现在他还想再以游客的身份去一次香港。
不少香港马拉松爱好者也在关注这场赛事。香港市民魏晓鹏早早守在电视旁,看完比赛全程。在他看来,跑步是一个发现、遇见更好自己的过程。通过这场马拉松,全国跑者、全球观众也会发现一个更有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期待未来香港还会举办跨境马拉松,到时候我也要报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