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2 15:47:08 来源: 大众日报
中新经纬10月22日电 题:低利率时代如何捍卫你的钱包?
作者 武泽伟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10月以来,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截至目前,已有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广东汕头海湾农村商业银行、云南昆明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等10多家中小银行密集发布降息公告。从下调幅度来看,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部分银行下调幅度高达80个基点。
此次部分中小银行同步下调利率,是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及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2%,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10个基点。这让推动负债成本下降成为行业共识。与此同时,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平稳下行,意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内需升温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趋于温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利率也将与之相适应,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长期区间。可以判断,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未来我们将长期面对的金融新常态。居民、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需正视这一趋势,主动调整财务结构与预期。
面对这种趋势,单纯依赖存款利息已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抗通胀与财富成长的核心策略必须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化、跨周期的资产配置组合”。投资者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构建更具韧性的资产配置体系:
首先,适度提升风险偏好。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适度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期能够分享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带来的长期回报。历史数据表明,即便A股存在一定波动,但长期持有优质权益资产的年化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国债。
其次,坚持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通过基金定投、保险年金、养老目标基金等工具,平滑市场波动,避免因情绪驱动陷入“高位追涨、低位割肉”的行为陷阱。
当然,保障性配置仍应作为我们整体资产配置的基石,要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国债、储蓄保险等低风险资产,作为家庭财务的“安全垫”,确保流动性和基本生活保障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此外,还应持续学习,提升财商素养。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只有不断学习宏观经济、产品结构和风险识别知识,才能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避免被误导或收割。
值得警惕的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各类所谓“高收益产品”层出不穷,普通投资者尤其需防范三类典型陷阱:一是任何违背经济常识包含“暴利”承诺的产品。这类产品背后往往是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本质是本金的全损风险。二是频繁交易与盲目跟风的行为偏差。部分投资者为追求短期收益频繁买卖,不仅付出高额手续费,更因情绪化操作放大亏损。真正的投资应建立在理性分析与资产价值基础上,而非市场情绪。三是结构复杂、底层不清的金融产品。如某些非标理财、衍生品或包装复杂的资管计划,如果投资者无法理解其收益来源与风险逻辑,那么所谓“高收益”不过是高风险甚至违约风险的补偿,甚至是一个等待破灭的泡沫。
低利率时代既带来挑战,也孕育着资产配置理念全面升级的契机。理性看待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建立多元化、长周期、保障型的财富管理框架,才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根本之道。投资者务必牢记,超出常态的收益必然对应着非常态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