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20:27:53 来源: 极目新闻
中新网武汉9月5日电 (武一力 陈利波 时景斌)记者5日从长江海事局获悉,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船舶污染防治取得关键进展:目前,长江海事局辖区布设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近3300处、流动接收船183艘,实现长江沿线港口、锚地污染物接收全覆盖。
近年来,长江海事部门在长江干线全面推行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模式。累计对辖区35447艘次船舶实施污水排放管路电子铅封,出港船舶铅封率达99.9%,有效阻断船舶偷排渠道,推动污染物上岸处置。
“‘零排放’模式实施后,船舶水污染物上岸集中处置,有效杜绝了违法排放入江现象。”长江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不仅大幅降低船舶治污成本,还减少了船舶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在长江干线全面实现“零排放”的基础上,长江海事部门积极推进“零排放”模式向长江全流域延伸,目前已覆盖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及35条支流通航水域。
同时,长江海事部门还正式运行危化品船舶洗舱作业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全面覆盖辖区12家洗舱站、214家航运公司、219家货主企业,实现对洗舱所涉人员、单位及活动的智能管控,有效防止洗舱水偷排直排长江,补上了船舶水污染防治的短板。
据统计,今年1月—8月,长江海事局辖区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达52.6万吨,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应交尽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