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信号提示骨头正在悄悄“脆化”,千万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10-22 17:04:45 来源: 好奇心日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异常疾病,表现为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导致骨骼“变脆”。

  以下5种日常表现是骨骼“脆化”的明确信号,越早发现,越能有效干预。

  不明原因腰背痛,伴身高变矮

  此类疼痛多因椎体骨量流失、承重能力下降,导致骨骼内部出现微小骨折(常规X光片难以显示)。若身高比年轻时降低超过3厘米(约两指宽),或驼背程度逐渐加重,需警惕多个椎体可能已发生压缩性骨折。

  牙齿松动,牙槽骨流失

  当全身骨骼中钙质与矿物质大量流失时,牙槽骨也会随之变得脆弱、萎缩,导致牙齿根基不稳,出现松动、牙缝增宽、牙龈萎缩等表现。因此,若牙科医生提示存在严重牙周问题,建议及时进行全身骨密度检查。

  轻轻一摔就骨折——“脆性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也是最直接的后果。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致残和死亡风险。

  肌肉酸痛、抽筋,浑身没劲

  骨质疏松常合并肌肉减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风险,从而形成“骨弱—肌少—易跌倒—易骨折”的恶性循环。

  指甲变脆,容易断裂

  原本不易断裂的指甲突然变得薄脆、易劈裂或出现纵行条纹,可能提示体内钙质及胶原蛋白等基础材料流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副主任陈小龙表示,对于绝经期后的老年女性患者及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的检查。

  如何早期识别骨质疏松风险?

  专家建议,可通过以下问题进行自我筛查。如任一问题回答“是”,提示存在骨质疏松风险,建议进一步接受骨密度检测。

  10个问题自测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

  是否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是否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

  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

  是否每天吸烟超过20支?

  父母是否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是否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女士)是否在45岁或以前就绝经了?

  (女士)除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

  经常大量饮酒吗?(每天饮酒两次,或一周中只有1至2天不饮酒)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副主任陈小龙表示,酒精对于骨质疏松的影响非常大,相关数据显示,喝酒的人群30%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养骨”这样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通过早期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有效预防的疾病,其预防的重要性远胜于治疗。医务人员提示,预防骨质疏松,不同年龄段“养骨”可以这样做↓↓↓

  儿童和青少年(0至18岁)

  在此阶段,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同时,加强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发育和增强骨密度。此外,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成年人(19至45岁)

  需要持续关注营养,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骨骼健康。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同时,适当的钙补充和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骨量流失,保持骨骼健康。

  中老年人(45岁及以上)

  随着年龄增长,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变得尤为重要。该阶段人群应重视均衡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其他关键营养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宇介绍,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增加户外阳光照射,都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肌肉质量及维生素D的水平。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量是否减少或是否诊断为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