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01:27:29 来源: 海报新闻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多位参加抗战的老战士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阅兵式。他们经历了烽火硝烟,一生峥嵘岁月化为胸前一枚枚闪亮的勋章。
其中一位老战士代表就是1941年入伍、有着82年党龄的申秉宸。这位今年已是99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走过怎样的烽火岁月,现场观礼又有怎样的感受?
9月2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前一晚,申秉宸老人挥毫泼墨,写下“祖国万岁”四个大字。
1938年徐州会战后,家乡沦陷,年仅十二岁的申秉宸跟着家人逃到乡下,在当地学校读书。在学校里,申秉宸与同学唱抗日歌曲,接受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抗战老兵 申秉宸:我们老师姓王,这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很明确的。他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有优秀历史的,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是现在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蹂躏,不反抗是没有出路的。他教育我们要学习爱国主义的知识,你们可以投奔游击队,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是共产党领导的。
1941年,年仅十五岁的申秉宸投笔从戎,1943年,申秉宸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编入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武工队,挺进徐州外围、蚌埠东北等边缘区,执行武装宣传、发动群众、瓦解日伪军等敌后任务。
抗战老兵 申秉宸:《到敌人后方去》是那时经常唱的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收复一个村,明天收复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在申秉宸的记忆里,敌后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无声战斗。他们常常深入敌占区,将醒目的抗日标语张贴在铁路沿线、车站墙壁乃至炮楼周围,让敌人时刻感受着抗日力量的存在。还常常借着夜色的掩护,潜近日伪军的据点,或是将印着抗日主张的传单巧妙投进营地,或是把宣传品轻轻放进河流,让它们顺着水流漂向敌巢,动摇敌人的军心。申秉宸还学习了日语,直接对据点内的日军发起心理攻势。
抗战老兵 申秉宸:我们是新四军,喊话以前要报个名。我们跟你谈谈心,你现在父母怎么样,你给家写信没有,想家不想家,通过这些办法来瓦解敌人。
申秉宸老人说,这样的喊话常常会引来敌人的子弹回击,但有时,短暂的枪声过后会迎来一阵寂静,每当这时,申秉宸心中便多了一份笃定:沉默有时就是动摇的开始。
抗战老兵 申秉宸:敌人有的听了以后不吭声,就在听你讲。不吭声我觉得他接受了。他想家,打仗觉得危险,又没有前途,他接受我们的教育了。
为了动员更多人共同抵御外敌,他和队友们还摸索出了独特的“黎明喊话”策略。每天天还没亮,趁敌人警惕性稍弱时,他们便沿着村边的墙根轻声喊话:“天快亮了,黑暗不会太久了。”
抗战老兵 申秉宸:我们的一个队分成几个小组,你走这个巷子,我走那条路。咱们大家努力,咱们的前途光明,中国还是要胜利的。动员群众都振作起来,团结一致,一致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申秉宸先后获得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称号。如今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老人感慨,正是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珍惜和平,但不能幻想和平从天而降。
抗战老兵 申秉宸:我们新中国的胜利,首先是由我们这些先烈们,以自我牺牲精神争取过来的,他们是我们国家的脊梁。要铭记历史,要反对战争,要争取和平,热爱和平。光热爱不行,不能依靠妥协、祈求和平,需要有保卫和平的力量。我们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我们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发展提高了。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就是保卫和平的力量。
(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许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