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出一揽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发布时间:2025-11-01 03:06:35 来源: 红山网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今天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联合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从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健全机制三大维度出发,细化9个方面举措,全力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千方百计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京就业

  北京将进一步支持用人单位稳岗扩岗。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在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可以享受招用1人领取10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的政策。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加大岗位搜集力度,动态发布北京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工作者、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便捷高校毕业生集中选岗就业,引导青年投身基层建设。

  同时,北京将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加大科创型中小企业引进毕业生支持力度。发挥大学生创业板创业扶持作用,对成效突出或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创业板在板企业,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毕业生引进;核心成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工作居住证。同时,针对青年住房难题,支持有条件的区,推出住宿保障、安居补贴等政策,减轻在京生活成本,吸引青年在京就业。据了解,目前朝阳、海淀、昌平、顺义、经开区等已经陆续出台住宿保障相关政策。

  此外,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还放宽了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考(聘)条件。北京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有企业招录(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应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含毕业当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对招录(聘)对象有毕业时间要求的,应明确到毕业年度。毕业时间以本人毕(结)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不含跨年结业转毕业)。国家出台新规定的,按照国家新规定执行。

  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获补贴

  北京将实施实习见习计划,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将搭建京津冀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汇集区域、市场、行业等资源,全年归集实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实践机会,帮助毕业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同时还将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储备,全年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通道。

  北京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今年,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开设百余门培训课程,帮助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北京还将实施技能培训评价进校园行动,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北京还将扩大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规模,通过组织体验活动、开展课程教学等形式,帮助提升求职能力。

  北京将延伸就业服务,推进就业指导资源整合提升计划。今年以来,北京已经在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农学院5所学校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下一步,将在市属高校建设一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将政策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延伸至校园一线,贴近毕业生需求。还将建立北京市就业创业指导师专家库,整合专业指导力量,为青年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明晰职业目标、把握市场需求。另外,各区也将建立青年就业驿站,为外地来京求职青年提供临时住宿、政策对接等服务,解决求职期间的生活与服务需求。

  “1131”机制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兜底

  北京将完善就业困难“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兜底帮扶。将开展人社局长结对帮扶,针对就业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组织北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根据需求,上门举办校园招聘。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服务,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强化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结对帮扶,实施“一人一策”,针对性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北京将集约就业资源,打造便捷高效线上服务模式。将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张图”,发布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地图,整合服务资源,可搜索附近就业岗位、招聘会,查询就业、人才服务等机构和创业服务等情况,实现“一图通览、一键可及”。北京还将建设“大学生就业安居一件事”场景,集成就业登记、档案转递、参保登记、补贴申领、租房购房指引等事项,实现统一入口、多事项办理。

  此外,北京还将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健全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调查,研判青年就业变化规律,为持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提供坚实保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