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上个楼梯严重骨折,竟是这个爱好惹的祸!🍳

发布时间:2025-11-04 16:12:57 来源: 澎湃网

  

  11月2日,2025北京马拉松开跑,3.2万人同场竞速。不仅在北京,近期国内马拉松赛事扎堆举行,跑友参赛热情高涨。

  在许多人看来,马拉松是毅力与健康的象征。然而,对银川36岁的“跑马”爱好者李女士(化名)而言,这份热爱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上楼轻轻一“扭”

  大腿股骨严重骨折!

  “一个年轻女性,仅因上楼时轻轻扭了一下,就造成骨干骨折,这不符合常理。”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志伟回忆道。

  入院后,医生了解到李女士是一名狂热的马拉松爱好者,月跑量达到了300至400公里。

  “这很可能是一例应力性骨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疲劳骨折’,”随后的手术证实了马志伟的这一判断。

  手术中发现,患者的股骨因长期、反复承受高强度压力,已出现疲劳损伤,那次轻微扭伤,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下随着运动健身渐成时尚,像李女士这样热爱长跑的人并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跑步不仅可导致关节、骨骼和肌肉承受过大压力,引发骨折、肌腱炎等意外,对跑者的心肺功能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务必谨慎参与。

  “跑马”途中

  应关注三大身体信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跑马拉松时机体代谢状态会发生明显改变,很可能给心脏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因此,“跑马”或训练途中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刻停止并及时就医。

  ▶胸闷、胸痛。任何胸部不适,特别是出现压迫感、烧灼感或疼痛,都应视为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极度疲劳或虚弱。如果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远超正常范围,且伴随冷汗、晕厥感,应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异常、严重头痛、恶心、肌肉无力等现象,可能提示心脏、血压异常或其他循环系统出了问题,应引起重视。

  @长跑爱好者

  两件事需关注

  跑量不走极端

  每周总跑量建议保持在25公里至105公里之间。少于25公里难以形成有效刺激,超过105公里则受伤风险显著增加。

  频率则建议每周3-4次,形成规律,给身体恢复时间。

  关注心肺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刘强建议跑者了解自己的静息心率、安全心率区间和最大摄氧量。

  对自身心肺功能一无所知是马拉松猝死事件的主要风险源。务必在明确自身心肺安全边界的前提下进行极限挑战。

  跑步时

  岔气、痉挛、扭伤了怎么办?

  岔气

  很多人在跑步时都出现过“岔气”,主要表现为局部腹部疼痛,可由软组织损伤或胃肠痉挛引起,伴有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处理方法

  调整跑步速度,尽量保持在一个身体能承受的速度;调整呼吸频率,避免张口呼吸。

  肌肉痉挛

  多发生在小腿、大腿区域,常见原因包括天气寒冷、肌肉未充分活动预热、疲劳、睡眠不足、电解质失衡等。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跑步。小腿抽筋可坐地伸直腿,双手扳脚掌向身体方向牵引;大腿抽筋可用双手抱着小腿,使其贴在大腿上并做震颤动作,然后向前伸直。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喝运动饮料。

  急性扭伤

  膝、踝关节等扭伤,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处理方法

  制动:立即停止运动,避免承重;

  冰敷:用冰袋敷患处15~20分钟,减轻肿胀;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包裹伤处(勿过紧);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少血液渗出。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马拉松

本质上是一场

“挑战人体极限”的考验

尊重身体极限

识别危险信号

才能长久享受跑步乐趣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中国新闻网、银川晚报、健康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