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3 20:53:51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中新网11月13日电 当地时间12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至此,这场持续了43天、创下美国历史上最长纪录的联邦政府“停摆”风波,终于按下了停止键。
资料图:特朗普。
民生之痛:当饥饿成为“政治筹码”
据美媒报道,在这场长达一个多月的政治拉锯战中,最直接的代价由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承担。
其中,覆盖约4200万美国人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即食品券)发放受阻,让无数依赖此项福利的美国家庭陷入了不确定性。社交媒体上,焦虑与无助的情绪弥漫,许多普通民众分享着他们对基本温饱问题的担忧,一则广为流传的帖子写道:“我们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被用来进行政治博弈,这种感觉糟透了。”
不仅依靠食品券的家庭备受煎熬,超过百万的联邦雇员也沦为“人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超过100万联邦雇员面临无薪困境。其中,部分被认定为“必要岗位”的雇员需正常到岗工作,另有部分雇员在“停摆”期间被迫休假。
而受影响的联邦雇员能否最终拿到欠薪,仍是一个问题。同时,为联邦政府提供间接服务的承包商同样无法获得报酬。即使在政府“停摆”结束后,他们也不确定是否能拿到补发的工资。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则在国会互相指责,都将对方的政策描述为“用民众的痛苦换取政治利益”,而艾奥瓦州前众议员格雷格·丘萨克的评论则一针见血:这场博弈的结果,是对穷人的惩罚,表现得“如此残酷、如此冷漠”。
资料图:华尔街。
经济之伤:混乱的机场与失速的GDP
美国政府“停摆”的冲击波还迅速从民生领域蔓延至整个经济体系,其中航空业成为重灾区。
由于大量空管人员被要求无薪工作,人手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导致请病假和离职人数增加,也对航空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为降低风险,美国联邦航空局被迫削减全美40个主要机场的航班量,最高幅度达10%。
美媒介绍称,政策一出,航班大面积取消和延误成为常态,单日取消量一度超过2800架次,延误数量更是破万。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宏观层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指出,此次“停摆”预计将使2025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化增长率下降1至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大量被取消的航班、错过的商业合同和消费者被推迟的消费,将造成70亿至140亿美元的永久性经济损失。
资料图:美国国会。
政治之困:两党争斗下的恶性循环
这场创纪录“停摆”的根源,并非简单的政策分歧,而是美国两党日益严重的“否决政治”。
两党在关键议题上尖锐对立,妥协空间被极度压缩,特别是在政府拨款和《平价医疗法案》补贴等问题上互不相让,导致治理机制频频“宕机”。
回顾历史,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并非罕见现象。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自1976年现行联邦预算程序建立以来,华盛顿已经历了20次资金缺口,其中导致了10次正式的政府“停摆”。
此次,尽管两党部分温和派议员曾尝试寻求妥协方案,但核心的政治信任已然破裂,使得任何短期方案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特朗普在“停摆”期间于社交媒体上对空管员发出的“返岗令”与“悬赏令”,更是将行政手段介入本就复杂的局面,“扣薪威胁”与“万元悬赏”加剧了舆论风暴。
这场由两党政治博弈引发的治理危机严重冲击食品救济、医保福利、民航交通等多个民生领域,还让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低谷。有分析认为,基于政治博弈凌驾于经济民生之上的趋势,美国政府“停摆”似乎正逐渐“常态化”,美国政府公信力与国家凝聚力都在不断被透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