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3 20:32:29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当亚马逊雨林的晨雾尚未散尽,来自中国赤水河畔的“绿色答卷”已在COP30中国角徐徐展开。11月10日,贵州茅台在巴西贝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游亚林分享的绿色转型实践,成为中国传统产业践行“双碳”目标的鲜活注脚。这是继2024年阿塞拜疆巴库COP29后,茅台再度登上全球气候治理舞台,以持续迭代的生态实践诠释中国品牌的责任与智慧。
流域守护:从赤水河到亚马逊的生态共鸣
“没有绿色生态,就没有茅台的生存。”游亚林在发言中直指茅台的发展根基。茅台的绿色实践始于赤水河流域——这条孕育长江上游超40%珍稀鱼类的“美酒河”,恰似亚马孙河流域生态依存型企业的镜像样本。在COP30现场展示的资料显示,茅台已构建全链条生态治理体系:投入20余亿元升级废水管网,新建8座污水处理厂,使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超87%;通过植被修复与物种监测,让消失20余年的珍稀鱼类重现河道,核心产区已发现3300个属的微生物群落。
这一实践与COP30聚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高度契合。联合国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大会期间强调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理念,在茅台身上得到生动印证。而早在COP29巴库会议上,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便已披露,企业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赤水河流域治理,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果,当时即引发国际组织关注。
低碳转型:从能源革命到技术突破的进阶之路
“茅台7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能源绿色变革史。”游亚林的讲述勾勒出传统产业的转型轨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木材燃料,到工业化阶段的煤炭、天然气,再到2024年实现100%绿电覆盖,如今更凭借二氧化碳热泵技术入围国家低碳技术目录,预计可降低生产环节50%碳排放。
在碳足迹管理领域,茅台的实践已达到全球行业前沿水平。据MSCI(明晟)2025年8月最新评级报告,茅台ESG评级从BBB级跃升至A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首家获此评级的企业,其产品碳足迹、水资源管理等指标评分领跑全球同行。这一成果背后,是企业建立的全生命周期测算体系——2024年完成首份产品碳足迹鉴证,承诺2030年单位产品碳排放、水耗分别下降20%和30%,远超行业平均目标。
产业共兴:从供应链革新到价值共享的中国方案
“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游亚林在发言中展示的循环经济图景令人瞩目:酿酒副产物酒糟、窖泥经资源化利用,形成“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闭环产业链,年创造农业产值超750亿元,带动百万农户增收超100亿元。这一模式在COP29期间已引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兴趣,被视为传统产业减贫与环保双赢的范例。
茅台的绿色影响力正沿着供应链向外延伸。2024年底举办的供应链大会上,企业发布《绿色指标体系》,将ESG考核权重提升至15%,推动50余家供应商完成能耗摸排,试点“以竹代塑”包装、植物纤维材料等创新应用。供应商随即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茅台订单的100%清洁能源生产,彰显产业链协同效应。
全球共鸣:中国智慧赋能气候治理
从巴库到贝伦,茅台的绿色叙事持续升级。在COP30现场,其带来的不仅是具体数据——如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100%废弃物利用、公益投入超100亿元等,更传递着“天人共酿”的东方生态哲学。正如游亚林所言:“每一瓶茅台酒都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理念正获得国际认同。MSCI评级报告指出,茅台的流域保护标准、供应链ESG管理模式,为全球烈酒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范本。
展望未来,茅台在发言中透露,将以“共生共享共赢”理念为指引,在2025年首届赤水河论坛基础上,推动全球酒业绿色标准共建。从赤水河畔到亚马孙雨林,这家中国企业正以持续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在保护生态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