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3 23:21:58 来源: 旅游网
中新网台州11月3日电 (张益聪)括苍山野地竞逐、江南长城越阶疾驰、台州府城万人空巷……10月31日—11月2日,第十届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下称:柴古唐斯)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举行。
十年来,柴古唐斯完成“县域赛—中国赛—国际赛”的蜕变,吸引海内外选手踊跃报名,办赛能级越来越高,在国际民间体育赛事交流层面,开辟了一条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圈”的新赛道。
10月31日,柴古唐斯参赛选手(右橙衫男)在奔跑在紫阳街上。李士勇 摄
十年跨越:从中国知名到国际扬名
“我爱柴古唐斯,我爱临海。”开赛首日,50K(50千米,下同)女子赛第一名——俄罗斯选手瓦尔瓦拉·希卡诺娃完成冲线后,与其男友热烈拥抱,将她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坚韧的越野跑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亚选手灵巧的下坡技巧、南亚选手超强的环境适应力、欧洲选手平衡的节奏调控……柴古唐斯办赛十年,赛事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在临海搭建了一个越野跑民间交流的世界级平台。
“我是第三年参加柴古唐斯。从第一年没能完赛,到第二年获得第三名,直到这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感觉自己和这场赛事在共同成长。”50K男子组第一名范邦林表示,该赛事不仅让他“以赛促学”从全球选手身上吸取经验,还为所有选手带来了良好的参赛体验。
本届比赛还推出大满贯组别“柴古三重奏”,鼓励有能力的选手连续三天挑战三个组别赛事,包括25K、50K、105K三个级别,并首次将中津浮桥、江南溪望谷等临海新景点纳入到赛道。
“赛前、赛中、赛后,我们对每个细节的把控,都将成为选手的支撑和赛事的保障。”柴古唐斯负责人蒋修忠表示,团队成员为今年赛事做了精心准备——补给品是去年的2—3倍;赛前60天持续开展赛道防滑、加固等防风险作业;构建专业医疗组、山地救援队、急救千人团等全方位救护网络……无不彰显着该赛事的专业态度。
11月1日,柴古唐斯“体育+”文旅融合现场。李士勇 摄
柴古唐斯:从小众专业到全民共建
柴古唐斯,是一句台州当地的方言——寓意着该赛事强度大、难度高,跑完全程后的感觉犹如被狠揍了一顿,被各大越野跑爱好者戏称为“拆骨躺尸”。
然而,当初小众且专业的赛事,如今却完成“多级跳”——成为当今中国参赛人数最多、专业级别最高、最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山地越野赛事品牌之一,并先后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赛事、浙江省十佳商业体育赛事、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赛事等荣誉,全方位实现“扩圈”。
自2015年赛事创办至今,本届赛事的全球报名人数突破2万人,参赛选手从去年的4500人增至6000人,其中还包括近500名境外越野精英,赛程也由原来的两天扩展为三天。
据统计,本届赛事共设17个志愿者补给站,集结约300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参赛和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围绕柴古唐斯十周年时间节点,临海还同步开展覆盖体育竞技、户外文化、产业联动、亲子互动等领域的多元联动,实现“体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上述赛事已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乘数效应,仅去年就直接带动地方经济收益超3000万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10月31日,柴古唐斯参赛选手翻越江南长城。李士勇 摄
缘何临海:从聚焦竞赛到人文关怀
临海,自古以来就是台州府城。从地域政治中心向文化中心转移,这里是底蕴深厚的浙东唐诗之路节点,亦是文人墨客奔赴山海的文化鼎盛之地,人文关怀的底色根植于城市基因当中。
从关注硬核赛事,到关心文化软实力,临海缘何与柴古唐斯相互成就?
开赛当日的凌晨4点,在距离赛道起点兴善门13公里的法云寺补给点,70多位志愿者早已静待于此——电解质水、新鲜水果、能量棒等补给品整齐排列。这里是所有组别选手的必经之地,也是选手们爬坡620米后,亟需能量补给的第一站。
这仅是临海关注办赛细节的一个缩影。这座千年古城“独具文化气质,暗含发展之道”的城市魅力还不止于此。
一方面,柴古唐斯的赛事线路串联江南长城、紫阳古街、括苍山等标志性景区,生动展现“千年台州府,江南大宋城”的独特魅力。2024年,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突破2345万人次,首次迈上2000万台阶,同比增长约53%。
另一方面,临海持续打造“中国户外运动之城”品牌,全域布局江南大峡谷休闲运动基地、白水洋安基山滑翔伞基地等六大户外运动基地,培育安基山滑翔伞、尤溪极限铁人三项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截至目前,临海全域年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超过110场,“体育+”乘数效应被持续放大。面向未来,这座城市与体育领域“双向奔赴”的脚步,将不会止步于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