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1 19:09:14 来源: 上游新闻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31日电 题:“一剪万象,情牵海外”:和林格尔剪纸的世界回响
作者 王雪汀
“我姥姥也会剪纸,可惜去世了。”近日,在旧金山举行的内蒙古赴美文化交流活动现场,一位离家20载的华侨观众李女士轻抚剪纸作品,眼眶微红。
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人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塑造着各色图案,也勾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寸之间,剪纸承载着寻常百姓的人生礼俗与四时流转,成为中国北方民间视觉文化的独特印记。
2009年,和林格尔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和林格尔剪纸多次亮相国际交流舞台,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我们这里的剪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剪纸艺术家段建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它不仅用于装饰,更是情感与礼俗的鲜活表达。从为新生儿祈福的‘葫芦娃娃’,到为老人贺寿的‘鹿鹤同春’,再到年节窗花、喜庆墙花,每一幅剪纸背后都有故事、有祝愿、有期待。”
在旧金山的活动中,段建珺现场展示了中国剪纸传统绝技“冒铰”的剪法——不描不画、信手剪裁,凭借近50年的深厚传统剪纸文化积淀和灵性感悟创作。几分钟之内,一匹骏马、一朵宝莲便跃然纸上,引得观众连连惊叹。
“一些外国观众甚至以为我用了什么高科技工具,看了又看,最后只观察到我手上的两个老茧。”段建珺笑着回忆道,“剪纸之美就在于它的朴素与真诚。即便语言不通、文化各异,也能产生心灵共鸣。”
“一纸一剪,连接着草原与世界。”段建珺对记者说道:“无论东方、西方,南半球、北半球,只要有情,就能感受到剪纸传递出的美与幸福。”
谈及和林格尔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段建珺也有自己的感悟:“只有‘活’起来才能传播开,文化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展示,更要走进当代生活。在我看来,非遗传承和文化推广要做到‘四气’:胆气、才气、灵气和正气合一,方可成就大道。年轻人愿学、敢做、有创意,也守得住文化的根,这项技艺才可能真正走得远。”
7月17日—21日,内蒙古赴美文化交流活动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其间,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举办两国艺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活动,精彩的内蒙古文化艺术作品打动了每一个人。此次活动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友好关系25周年庆祝活动之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