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尾货”竟是按吨回收的二手衣服 孤品直播间陷阱调查🐐

发布时间:2025-11-14 07:46:21 来源: 香港文汇网

  

  直播间号称“尾货”“仅此一件”的商品,竟可能是别人捐赠的旧衣?近日,一则报道引发关注。四川的黄女士此前曾捐赠一件衣服,不久前,在某直播间“偶遇”同款,她怀着好奇心以88.89元买回后,却发现这件衣服上的纽扣和自己此前缝补样式一模一样,确认这正是自己捐赠的衣服。

  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尾货直播间、孤品直播间逐渐兴起。在这些直播间里,主播往往以“大牌尾货”“外贸孤品”“撤柜清仓”为卖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极具煽动性的销售话术,营造稀缺感与低价诱惑的氛围,吸引大量消费者涌入直播间抢购。

  然而,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暗藏着诸多隐忧。《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类直播间所标榜的“物美价廉”往往名不副实,其背后隐藏着质量参差不齐、售后维权困难、二手衣物混发等诸多问题。

  质量差售后难

  6.9元一件的潮牌T恤、9.9元的连衣裙、12.9元的裤子……每件衣服仅在主播手中展示几秒,就立刻更换下一件,不回看、不聚焦、不详说,营造出“欲购从速”的紧张氛围。在“只此一件,买到就是赚到”的紧迫感下,直播间观众纷纷留言,争相抢购。

  这是一些孤品直播间的惯常操作。然而,实际的购买体验与令人心动的价格相去甚远。

  来自北京的陈佳(化名)告诉记者,这类直播间的主播通常会声明衣服“默认微瑕”且不退不换。“我曾买到过起球的毛衣,有一条裤子口袋里还有私人物品,感觉像是二手衣物,但这些信息直播间主播从不主动说明。”

  考虑到价格不高,加上直播间普遍标明不退不换,陈佳并未尝试申请售后。她渐渐意识到,在这类直播间下单,很多时候无异于“白白扔钱”——真正“物美价廉”能穿出门的衣服少之又少。

  据陈佳说,这类直播间中不少商品甚至需要“抢购”,其中还包括童装。

  来自广东的宋微(化名)从去年开始关注尾货直播间。据她介绍,商家会在直播间右下角放置写有私人社交账号的纸条,引导消费者添加其账号私聊下单。她曾有一次通过社交软件完成交易,结果发现到手的衣服质量与直播间展示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她联系客服反馈问题,对方回复称“不退不换”,之后便不再理会。由于交易并未在电商平台内完成,不论是平台还是相关小程序都无法介入处理。

  “主播也不解决问题,我只能在主播的粉丝群里反馈,但很多粉丝都在‘无脑’维护主播,说是我自己的问题。”宋微回忆说,在这种“施压”下,她只能放弃售后维权。

  记者观察发现,多个尾货直播间均在醒目位置标注“默认微瑕、不退不换”,有些甚至会直接声明“差评拉黑”。大部分直播间并不会主动说明瑕疵情况。有少数直播间注明“除质量问题不退不换”,但“微瑕”和“质量问题”的具体界限也未明确。

  记者随机咨询了多家店铺对“微瑕”的定义,得到的回复多为“直播时会说明微瑕,没有指出来就是没有”。

  然而,记者观看多场直播发现,主播很少主动说明“微瑕”情况,即便说明,指出的也都是“小洞”“缺少配件”等不影响穿着的轻微问题,而对于有穿着痕迹、开线等较为明显的问题,通常不会特别提示。但根据多名受访者的反映,后者恰恰是收货后最常见的问题。

  卫生状况堪忧

  台前,是卖力吆喝、快速“过款”的主播;幕后,却是不为人知的仓储环境。

  没有外包装的衣物被随意堆在地上,干净的与待处理的衣物混同,房间内充斥着刺鼻的气味……

  刘琳(化名)在四川成都某家拥有3个直播账号的尾货直播工作室工作过几天,她对那里的仓储卫生状况深感忧虑。

  据刘琳描述,直播间售卖的衣服全是“一麻袋一麻袋进货”,播完一场之后,工作人员会把散落在地上的衣服捡起来塞成团,等待下一场继续使用。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衣物还会带有明显污渍,甚至有些污渍是在隐私部位。这让她不禁怀疑,这些衣服是否真的如老板所说,是“工厂清仓的尾货”。

  另一名从业者宋清(化名)也揭露了行业内幕:她曾工作过的尾货直播间号称售卖的是大牌尾货,实则是按吨回收的二手衣服。

  “存放衣服的仓库脏乱不堪,里面有蝙蝠、老鼠。有些衣服因天气潮湿发霉了也会继续售卖。”宋清告诉记者,老板要求员工以“专柜撤柜”“电商退货”“样衣”等话术进行售卖,还会自行采购吊牌悬挂,因此,“有一些包装看上去很新,但其实里面都是旧衣物”。

  她还提到,在发货环节,工作人员会对起球的衣服进行去球处理,有严重污渍的衣服简单过水清洗,仅有局部污渍的则用干洗剂擦拭后,不经晾晒便直接打包。衣服自带的标签如果有变色或破损,就直接剪掉发货。

  宋清向记者提供的仓库照片显示,堆积如山的衣物铺满了整个水泥地面,高度接近仓库顶棚。这些没有包装的服装与难以辨色的垃圾袋、各类杂物混杂堆放。由于仓库是半露天设计,地面、墙壁卫生状况堪忧。

  行业鱼龙混杂

  在电商平台上,孤品直播间的主播通常会介绍自己所售的“孤品”来源于工厂“原单”“尾货”,称是服装厂为保证合格率,根据客户要求交付完订单后,多出的一定数量的货品。

  情况果真如此吗?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孤品”服装,是指在数量上较为稀少的服装,每个款式仅有一两件。但在一些直播间,“孤品”只是促销的幌子。有些直播间可能接连几天售卖同一款衣服,号称“孤品”,实际卖家库存可能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孤品直播间会直接在旧衣回收厂进货。一家旧衣回收厂老板透露,全国各地的代理商回收旧衣服后会转卖到厂内,工人根据品相好坏分拣出A货和B货,再从A货里挑拣出所谓的精品货,供给“尾货孤品”类直播间,“这些旧衣服在各地都供不应求”。

  目前,市面上存在面向各省市的个人旧衣回收账号。记者以“大学生毕业出售闲置衣物”为由,向其中一家个人回收机构展开咨询,对方表示回收价为每公斤1元,10公斤以上可免费上门回收,拒收不到10公斤的衣物。虽然回收范畴包含衣物、鞋子、棉絮等众多品类,但明确表示“不收保暖衣、睡衣等贴身衣服。”

  当记者询问回收衣物去向、是否用于公益时,该旧衣回收机构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回复,“所有的回收机构没有公益,全是生意”“如果想做慈善,去找专业慈善机构,不要为了清理家中衣服,卖了衣物收了钱、捐了衣物换了物品,又来道德绑架我们行业”。

  记者了解到,正规尾货渠道具有特定的运作模式。浙江姑娘林莉(化名)长期从事工厂渠道的尾货生意。她介绍,正规货源主要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工厂渠道,即品牌方下单后,工厂为了保底会多生产部分产品,多出来的产品无论瑕疵大小都会作为尾货流出;另一种是实体店或直播间的积压库存,由中介打包成批出售。”林莉说,这类商品虽然可能存在轻微瑕疵,但基本上都是新品,且价格合理,属于“正规尾货”。

  关于二手衣服可能成为一些尾货直播间货源的情况,林莉坦言:“行业内鱼龙混杂,不同卖家的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在她看来,商品的真实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良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 王艺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