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瑄:文华奖是我的新起点🏸

发布时间:2025-11-10 04:58:40 来源: 金台资讯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题:赵文瑄:文华奖是我的新起点

  中新网记者 高凯

  凭借话剧《鳄鱼》中对单无惮一角的深刻演绎,赵文瑄摘得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台湾演员。

  这位在影视圈深耕几十年、塑造过百余角色的资深演员,以“剧坛新人”的姿态闯入话剧舞台,在两年巡演、六十余场的打磨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媒介的表演修行。近日,在《鳄鱼》即将登上中国香港舞台之际,赵文瑄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分享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创作历程。

  意外获奖:一份打破“退休心态”的鼓舞

  “完全没想到,我就是个剧坛新人,还有很多进步空间。”谈及获奖瞬间的感受,赵文瑄直言满是“不配得感”。

  “本来觉得年纪大了,话剧对体力和精力要求太高,感觉很难承担。”赵文瑄坦言,疫情期间他因腿部骨折休养,曾萌生退休念头。而文华表演奖的认可,让他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表演生涯,重燃斗志,“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巨大的鼓舞,让我有信心接受更多挑战。”

  获奖后,赵文瑄第一时间向该剧编剧、著名作家莫言报喜,“感谢您写了这么精彩的剧本,每个演员都演得好过瘾。”莫言的回复简洁而有力,“热烈祝贺文瑄兄,祝贺《鳄鱼》剧组,您的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赵文瑄透露,莫言曾多次“来看戏”,给了演员很多鼓励,“他总是说,剧本已经写出来了,演绎就交给你们了”。

  跨界挑战:与“不专心”的自己博弈

  从影视到话剧,赵文瑄坦言最大的挑战并非长达数小时的台词记忆,而是对专注力的极致考验。“影视镜头最长不过几分钟,我只要在那小段时间集中精力就行。”赵文瑄笑称自己从小就有"不专心"的毛病,上课爱偷看小说、传纸条,很难长时间“聚焦”。但话剧舞台容不得半点分心。初排时,他常常演到一半思绪飘走,需靠提词员提醒才能回归角色。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训练,自己的专注时长从一小段戏延长到完整一幕,“原来人的潜能真的能被环境激发”。

  在赵文瑄看来,话剧对演员声音的要求远超影视,“不仅要有穿透力,还要有魅力,不能让观众犯困”。他透露,为了舞台台词的训练,自己曾在旅馆露台放大音量练习,笑言很怕不经意“吓到路人”,“要误以为我神经失常”。但也正是这份坚持,让他再一次突破了自己的表演局限,发现“我自身真的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表演潜能”。

  赵文瑄坦言,比发声更让自己忐忑的是角色本身与自身的距离。单无惮的权力地位、思维方式与他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对自己“台湾腔”口音的顾虑,他一度心生恐惧,主动向导演请求“开小灶”。“导演说不用刻意追求字正腔圆,真诚表达情绪最重要。”

  通过以不同表演方式、从不同角度一次次深入角色,通过与同台搭档互换排练揣摩台词节奏,赵文瑄终于逐渐找到人物的精神内核。

《鳄鱼》剧照。受访者供图

  解读单无惮:一个“明白又孤独”的复杂灵魂

  在赵文瑄眼中,单无惮绝非简单的反面角色,“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后果,却被不断膨胀的欲望推着走向万劫不复。他有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即便身处绝境仍保有莫名的幽默感”。

  剧中最触动赵文瑄的,是单无惮面对棺材形状的鱼缸时那句台词,“没有盖子,怎么能盖棺定论呢?”“他明知自己罪该万死,贪恋权力、欺骗情人堕胎,这些罪恶他都了然于心。”赵文瑄认为,莫言的高明之处在于赋予角色悲悯感,让观众在谴责之余,能看到人性的复杂。

  几十年影视生涯的积累,在话剧舞台上迎来了新的绽放。赵文瑄坚信“记忆与感情相连”,唯有真心理解剧本与角色,才能避免台词沦为空洞的背书。

  赵文瑄坦言,话剧《鳄鱼》的表演经历从某种层面重塑了自己的表演观念,“表演不光需要天赋,更要以勤补拙。无论有多少经验,每部新戏都要重新打磨台词,才能生出新的感觉。”他坦言,自己影视表演的台词多是“演完就‘断舍离’”,而《鳄鱼》的剧本则是“值得珍藏的文学财富”,让他甘愿花费数月时间反复琢磨。

赵文瑄获文华奖。受访者供图

  新起点:深耕舞台,期待两岸艺术交融

  从舞台上全新的表演体验,到对于自身、对于表演的新的认识,在赵文瑄看来,此番获得文华奖“当然是一个新的起点”,让自己有信心在晚年开拓表演新维度。

  而作为长期在大陆发展的中国台湾演员,他格外珍视两岸艺术交流。“以前《天下第一楼》去台湾演出轰动一时,几米的舞台剧也来大陆巡演,不同的表演风貌碰撞很有意义。”他希望未来两岸能有更紧密的合作,让舞台艺术成为沟通的桥梁。

  谈及在大陆的工作,赵文瑄尤其谈到此次与《鳄鱼》出品方央华戏剧和大麦娱乐的合作,“像个温暖的大家庭,王可然导演营造了‘桃花源’般纯粹的创作环境,让我们能专心排戏。”

  据了解,话剧《鳄鱼》是央华与大麦深度合作的首部作品。其在商业票房、市场口碑和行业认可上的成功,离不开央华和大麦作为优秀内容创作团体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相互驱动和紧密配合。此次获奖亦实现了民营剧团及企业参评文华奖并最终摘得荣誉的历史突破。从这次获奖出发,央华和大麦也表示,未来将推动《鳄鱼》前往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巡演,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十年屹立不倒的大戏。

  对此赵文瑄信心十足。在他看来,这部以“鳄鱼”隐喻欲望的作品,探讨了人人都要面对的“欲望膨胀与边界”的命题——“你给欲望多大空间,它就会长多大,驾驭得当便是向上的动力,逾越边界就会坠入深渊”,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正是作品能跨越文化、打动不同观众的核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