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7 01:57:11 来源: 人民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陈杭)六年来,北京破产法庭通过司法重整程序成功挽救126家困境企业,引入投资逾1580亿元,化解债务8400多亿元,维护企业集团体系内1000多家企业持续运营,稳住近12万名职工的工作岗位。
这是记者26日从北京市“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忠勇表示,六年来,北京破产法庭共新收案件12603件,审结案件11010件。
探索构建中小微企业专门司法救治机制
李忠勇表示,六年来,北京破产法庭通过司法重整程序成功挽救126家困境企业,引入投资逾1580亿元,化解债务8400多亿元,维护企业集团体系内1000多家企业持续运营,稳住近12万名职工的工作岗位。
李忠勇表示,北京破产法庭探索构建多元大型企业集团重整模式,在北大方正等知名企业集团重整案件中,构建整体性推进重大破产案件审判机制,相关案件获评新时代推进法治进程案件、全国十大商事案件等。探索构建上市公司快速挽救机制,通过重整程序快速推动8家上市公司“脱帽摘星”,保障逾30万名中小股民的投资收益。探索构建中小微企业专门司法救治机制,出台全国首个《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工作办法》,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助力中小微企业赋能升级”研讨会,助力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畅通。
探索跨境破产司法协作的“北京样本”
李忠勇表示,北京破产法庭注重“首案破题、规则引领”,在全国首例金融机构包商银行破产清算案件中,探索构建金融机构破产规则体系;在某汽车公司破产清算案中,探索整车制造企业资产处置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破产规则。
北京破产法庭推动健全破产审判规则体系,率先出台《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工作办法》等12项“首创性”规范指引,推出四类破产案件审理周期表,实现破产案件办理全流程有据可依。探索跨境破产司法协作的“北京样本”,在德国亚琛破产案中首次适用法律互惠原则承认外国法院破产程序,进一步丰富跨境破产司法协助规则。
精准护航企业发展
李忠勇表示,北京破产法庭积极回应民生需求,在两起房地产破产案件中为近500名业主完成房屋、车位产权证的办理工作,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护航企业发展,知名企业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获评“全国破产经典案例”;安某科技公司重整案入选“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推动府院联动走深走实,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退出办组织的疑难案件常态化联席会议上,与金融监管机构就信息共享、破产企业银行账户解封等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李忠勇表示,下一步,北京破产法庭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为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服务保障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司法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