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客,好听又好看🌮

发布时间:2025-11-07 15:46:06 来源: 美食天下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叶 子

  播客不再只能“听”了。

  最近一段时间,视频播客的热度逐渐提升。有歌手录制视频播客,聊音乐聊创作,顺便推广新专辑;有名人开设视频播客新栏目,邀请各界人士一起谈话聊天;有已经更新了很久的播客节目,上线视频版本……从知名人士的深度访谈到素人主播的家常闲聊,视频播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当以“声音”为核心的播客,增加了画面的维度,会带来什么新变化?

  播客视频化

  “就在上周,我打开一款常用的视频应用,首页给我推荐了一档视频播客,我看主题挺有意思,就点进去看了。”浙江省杭州市的白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看的这个视频播客,整体看起来有点像传统的访谈节目,但氛围更轻松,主要是把主播和嘉宾聊天的场景录了下来,画面比较简单,没有特别花哨的镜头运用,但是两人的对谈内容给他带来很多启发。

  就像王先生所感受到的,视频播客是可以观看的播客节目。和传统音频播客的内容类似,视频播客有的是主播邀请嘉宾来进行对话,有的是几名主播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漫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发布的《“对话的力量”——中文播客的公共价值报告》显示,播客单集平均时长达59分钟,但仍有61.5%的用户会完整地收听一个单集。纵观目前已经推出的各种视频播客,同样主打长内容,时长短则一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与短视频有着明显区别。

  从形式上看,视频播客的录制场景并没有一定之规,有的节目制作精良,有专门的场地,精心布置,有的则比较随意,主播和嘉宾坐在沙发上或者小桌前,还有的只是将视频连线的画面拼凑在一起。有网友总结为:“下限家客厅,上限演播厅”。

  B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播客形式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双人对话,另外也有多人讨论、单人电台、固定嘉宾、非固定嘉宾等衍生形式。总体上,它和电视对话节目非常像。不过,从平台运营经验看,内容不应该被形式限制,更加重视视频播客在对话上的价值。

  对于视频播客这一新形式,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以前通勤路上常听播客,现在出了视频版更有意思了,和主播‘隔屏见面’了”“很喜欢视频播客这种形式,可以看到嘉宾和主播互动时的微表情”“成为我的‘下饭视频’,时长很友好”……

  也有人有不同看法:“2个多小时的长视频,看着看着就累了,容易走神”“画面几乎都是两人对谈,不够吸引人”“平常短视频刷习惯了,对于这么长的内容只想看个精华版”……

  事实上,许多视频平台都有息屏后台播放的功能。对于视频播客,用户可以选择“看”或者“听”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贵武认为,从本质上看,播客视频化更多是一种需求适配。“行业通过调整内容形态,既服务于希望观看的受众,也兼顾只想听声音的受众,本质上是对用户多元需求的精准回应。”

  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发布的《声入人心:2025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知晓视频播客,在了解但未观看过视频播客的受访者中,85%表示出强烈的观看意愿。B站发布的《视频播客出圈计划营销合作规划》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B站视频播客在运营、产品完全没介入的情况下,受众已经超过了4000万,用户观看时长增长至259亿分钟,同比增长超过270%。

  信息更丰富

  提到播客,很多人联想到的词是“耳朵经济”。长期以来,音频内容以陪伴性强收获用户青睐,在通勤的地铁上、散步的公园里,或者吃饭时、睡觉前,许多人都会选择收听播客作为陪伴。当以“声音”为核心的播客走向“视频化”,给用户带来哪些不同的体验?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一直有收听播客的习惯,也看了许多视频播客,在她看来,视频播客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能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例如我常听的一个播客,每期都会请不同的嘉宾,有一次邀请的是一名作家,此前我并不认识她,如果是听播客,我只能听到她的声音,了解她的一些观念,后面还要专门去搜索嘉宾的照片等信息来补充。”李女士说,“而通过视频播客,我能直观看到嘉宾的样貌、言谈举止,还有嘉宾和主播之间的互动,就能产生更深的印象。”

  《声入人心:2025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人们更喜欢视频播客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传递更丰富、视觉记忆更深刻、更能直观观察嘉宾的情绪变化等。

  不少从业者将视频播客的优势归纳为信息密度和情感链接两点。一方面,增加的视频画面里,有环境信息、人物形象、字幕,还有作为背景补充进去的图表、图片、短视频等,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理解播客内容;另一方面,长时间观看视频会让人产生情感链接,观众对主播和嘉宾的信任度、亲密度等都会提高。

  不过,对于创作者来说,制作一档视频播客并不简单。

  李天宇和李天域共同创作一档播客节目《TIANYU2FM》,定位为“每期对谈一个有价值的声音”,通过与嘉宾对谈来和未知领域及知识互动。在已经播出的节目中,他们和社会学家一起聊现代人的情绪、和脑科学博士一起探究如何提升记忆力、和医学教授一起解码冥想的作用……2022年10月起,他们试水视频播客,单期节目时长多为1小时以上,在B站已积累16.8万粉丝。

  “哪怕只是最轻程度的视频剪辑,都比想象中要难得多。”李天宇告诉记者,相较于纯音频,视频播客对技术储备提出了跨越式要求。一般而言,制作一期播客需要先定选题、约嘉宾,准备提纲、采前沟通,然后正式录制。如果只是制作音频节目,一天就可以剪辑完成,而做好视频则需要花上四五天时间。

  加字幕、加特效、切分镜头、调整画面色调、补充背景信息……视频制作需要“精工出细活”。有其他主播也表达过类似意思:视频播客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是纯音频播客的四五倍。

  商业化前景

  即使你没有看过完整的视频播客,很可能已经刷到过相关片段。在北京一所大学就读的学生小周说,她最初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某视频播客的片段,然后才找出完整节目来看。

  转化为短视频,是视频播客内容扩大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业内人士称之为“切片”。

  “目前我们也做了一些精选内容的切片、金句的图文等,在各个平台分发,传播效果很好。尤其是节目中和普通人贴近性较强的内容、宏大选题下的小话题等,能被更好地保留和呈现。”李天域说,视频触达的用户更多、传播更广,这也是他们制作视频播客的重要因素。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使用率为98.4%。而据艾瑞咨询发布的《CPA播客营销白皮书2025》预测,2025年中文播客的全球用户数量,或将突破1.5亿人。

  视频播客的商业化路径,也有更多可能。“很多广告需要画面和视觉的表达方式,视频播客就比纯音频更合适。”李天域说,虽然现在国内的视频播客还在初期阶段,但他看好未来的发展,其商业价值将愈发凸显。

  目前,在各大平台的推动下,视频播客正在兴起。例如,B站以对谈类视频播客为主,时长较长,平台还为创作者提供冷启动流量、AI辅助创作工具和多城市免费录制场地等服务。小红书发起“随时随地视频播客”活动,强调“朋友聊天”式的低门槛创作,时长在15—20分钟,适配碎片化时间。抖音、喜马拉雅等也推出了视频播客内容。

  B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播客拥有独特价值。尽管视频能够剪辑,内容上可以有所调整,但相较于快速呈现结果的短视频,嘉宾对内容的控制能力会弱很多。但相应地,嘉宾可以在视频播客中完整展现自己的理念和思考,凭借真诚态度和优质内容收获网友的认同。未来,希望更多不同领域的UP主(视频上传者),可以把视频播客作为内容创作的一部分,让内容生态更加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