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发展趋势看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发布时间:2025-10-22 12:48:35 来源: 川观新闻

  

  同比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来之不易的5.2%,展现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和韧性,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底气。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新发展理念。

  时代浪潮奔涌,勾勒出中国经济壮阔的航迹。当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风浪与内部转型的挑战交织,一种深刻的理念变革,正以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航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压舱石”和“动力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越是壮阔的航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必将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上阔步向前。

  (一)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颗“芯”的突围,正是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缩影。

  广东深圳新一代产业园,新声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研发室内,技术人员屏息凝神,紧盯着测试系统上不断跳动的波形。他们挑战的,是高端射频滤波器——5G通信与智能终端至关重要的“微米级器件”。

  “几微米厚的薄膜上,雕刻出能精准引导声波的赛道,还要使它在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创始人邹洁介绍。4年前,新声公司向这座技术高峰发起冲锋,彼时高端滤波器几乎100%依赖进口。

  破局,来自科技自立自强。新声公司每年将上亿元资金投入研发。模拟、流片、测试、分析……当新声自主研发的滤波器在多项核心性能上实现超越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新声公司与上游的晶圆厂、下游的封装厂深度绑定,联合调试工艺、协同优化结构,这颗来之不易的“中国芯”,已大规模应用于主流品牌的手机与平板电脑,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名列前茅。它还率先通过严格的车规级认证,将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神经系统”注入稳定可靠的中国力量。

  产业强则经济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创新生态是其“核心引擎”。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茁壮成长,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今天的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创新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不断跃迁,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稳步发展。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实践证明,只有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让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稳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不断增强。

  (二)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一片“海”,铺就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数百万块光伏板汇成“能量之海”。强大的绿色电流,通过特高压电网跨越山河,点亮数千公里外东部城市群的万家灯火。仅锡林郭勒盟至江苏泰州一条线路,每年就有超120亿千瓦时绿电“西电东送”。

  “沙中取金、东西互济”,是中国光伏产业韧性的写照。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贸易壁垒,让行业如遇寒冬,订单锐减,库存高企。

  “要么在困境中沉沦,要么在压力下重生。”光伏组件龙头企业亿晶光电总经理刘强回忆。中国光伏人选择了后者。

  一场深刻的“化危为机”在全行业展开。这不仅是求生,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的自我进化:

  上游,向绿而生。西部硅料企业利用丰富的绿电资源,通过技术革新将生产能耗降至最低,从源头构建起绿色、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

  中游,协同而强。东部组件厂商抱团取暖,协同攻关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亿晶光电的吉瓦级TOPCon电池实现量产,天合光能则屡次刷新世界纪录。他们用不可撼动的技术代差,构筑了新的“护城河”。

  下游,融绿于景。在江苏溧阳,1.9兆瓦的光伏道路、铺满屋顶和车棚的太阳能板,整个园区实现绿电100%就地消纳,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用能成本。

  这场“抗压测试”的结果令人赞叹。光伏产业链布局在协同中重塑,一个多点支撑、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逐渐成形。中国光伏带动了技术、标准和服务的全链条“出海”,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中国为世界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时期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产业的绿色蝶变,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

  实践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三)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通过开放合作的国际循环,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应对新变局、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一座“岛”,打开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窗口。

  “以前想买新款美妆,要么要等代购,要么得找机会出国。现在,一张机票飞海南购买,价格还划算。”在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内,游客张璐的购物体验之变,是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激活超大内需市场的生动注脚。

  离岛免税政策,是一项含金量极高的制度型开放。它将庞大的外溢消费力稳稳地“接”了回来,奏响了一曲新发展格局的乐章。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

  在这里,“内循环”与“外循环”完美交汇:走进海控免税城,国际大牌与国货精品在此同台竞技。“过去我们追着国际品牌跑,现在他们主动来和我们做邻居。”飞亚达表业的店长张佳言语中满是自豪。世界顶尖品牌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旅游、酒店、物流等百业兴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自贸港建设的红利,实实在在地惠及群众。

  一座自贸港的探索,一个大国的胸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风和回头浪,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时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已建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跨国企业的“用脚投票”,“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实践证明,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也必将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塑造更强的韧性和活力。

  从一颗芯片的自主创新,到一片沙海的绿色转型,再到一座自贸港的开放探路,共同勾勒出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我们充满信心,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即将展开新的篇章。

  来时的路,“一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也一路豪情满怀、凯歌高奏”;未来的路,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思想照亮征途,蓝图催人奋发。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有亿万人民的奋斗,我们无惧风雨,我们只争朝夕,我们奋勇向前!(金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