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7 07:40:27 来源: 华商网
真人动物装扮类视频走红 高品质“兽装”需求增加
拟人化动物服装设计 开启职业新赛道
一只“狮子绅士”安静地坐在汽车后座,它身穿白色西装,戴着黑色皮手套,毛发雪白而有光泽,灰蓝色的瞳孔透着寒光……这段视频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不少人更是好奇 “狮子绅士”的装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随着这一类装扮视频热度的增加,一个新兴的职业应运而生,从业者被称为“装师”,他们是一群能够将“兽设”(拟人化动物服装设计)转化为实体服装的手艺人。
自学“装师”
掌握技巧赚到第一桶金
95后“装师”沐寒的工作室位于房山梨园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工作室门后贴着她手写的订单列表,记录着近期需要交付的客户名字。客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大桌子,平日里,她多半时间都会坐在这里缝制、剪裁或是拼贴兽头毛发。客厅的另一侧,整面的靠墙置物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色布料、毛发色卡和半成品,与之相对的是工作区,热熔胶、剪刀、缝纫机、剃刀、牛皮纸等工具一应俱全。
这间工作室成立于2024年年底,沐寒主要承接拟人化动物服装定制,价格从单个头2600元、“半装”(含爪子、脚壳、尾巴等)4500元,到伪全装6000元以上、全套装扮8500元不等。加购项目也被细致划分:磁吸舌头、室内脚底、固定或可拆卸头发、滴胶指甲、头内风扇、全包或半包眼皮等,均可按需选配。
“爸妈挺支持我的。”沐寒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琢磨手工,如今母亲更是会在她制作时主动搭把手,帮忙剪布、缝线。她的入门之路应该算是“自学成才”。起初,沐寒主要通过社交平台的经验分享帖和相关交流群摸索技巧,再从线上购置所需工具和材料,一步步地研究实践。
入门后的第一周,她投入了极高的热情,除了吃饭和必要外出,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制作上。可真正上手后她才发现,“看着挺简单,实际做起来难度超出预期。”沐寒以制作耳朵为例解释:先在纸上画好形状剪下,做好内部骨架,再按纸样裁剪毛绒布料包裹。实际操作中,问题总在不经意间出现——要么布料余量预留不足,包裹后露出内部骨架;要么热熔胶用得过多,导致局部变硬影响手感,有时还会遇到耳朵根部固定不牢的情况。“总之翻过好几次车,之后就是不断试错、慢慢调整的过程。”她笑着说。
慢慢掌握基本技法后,沐寒开始尝试接受委托,无偿制作。她在抖音上发布信息,寻找愿意提供设计构想的网友,自己只收取材料成本费。通过这种方式,她先后完成了两个兽头的练手作品:一只是灰色小猫造型,一只是主体黑色、耳朵带蓝白条纹的小狐狸造型,客户反馈都不错。这段无偿制作的经历,不仅让她熟悉了完整的制作流程,更让她对自己的手艺多了几分底气。
不久后,沐寒迎来了第一笔有偿订单:半套“兽装”,包含头部、爪子、脚板和尾巴,入账2500元。她透露,这套服装仅3D打印的头骨支架和脚板等基础材料,成本就接近1000元。
随着技艺不断提升,沐寒开始选用更高品质的材料。“好的毛料呈现出的质感完全不一样。”材料升级加上手艺精进,成品质量显著提高,定价也随之逐步上调。
如今,她的接单流程也愈发规范:客户需提供清晰且适合实体化的原创设计图(通常为正、侧双视图);确定制作意向后,支付5%的定金以排入制作队列;临近制作阶段,再支付40%的进度款。沐寒最多时每月能接到七八个订单,月收入可达上万元。
趣味性强
DIY线下体验吸引小顾客
除了定制“兽装”,一些提供兽头DIY线下体验的工作室也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妖妖在假期带着7岁的女儿,花费880元尝试了一次线下DIY。制作从基础的头骨开始——那是一个正版头壳模具,套在简易模特头上。接着用泡沫进行塑形,外壳再包上绒布,打造出柔软的脸部触感;随后是贴发片,几十种颜色可供选择;眼睛则从A4大小的塑料硬板上剪取,样式多样,甚至能做到左右瞳孔不同色。妆容部分,用粉扑画眼线、腮红,再粘贴塑料睫毛、眉毛和耳朵,一步步让兽头轮廓变得鲜活。
其中,头发的制作尤为复杂。妖妖回忆,女儿选了多种颜色的发片,像裁衣服一样,一片片拼接出刘海、鬓角、头顶和后枕部的造型,“光做头发就花了两个小时”。耳朵制作也不简单:先在纸上画出形状、剪下纸样,再依样裁剪布料,中间垫入塑料板后缝合,才能让耳朵保持挺立。
从下午2点到晚上7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母女俩花了整整五个小时,最终完成了一个猫形象的兽头。“女儿爱不释手,晚上去吃火锅时也执意戴着,甚至等餐时还在餐厅里溜达了一圈。”妖妖说,隔壁桌的小女孩被吸引了过来,和女儿一起试戴、拍照。
妖妖带女儿体验的工作室叫“高木美术”,由28岁的乐乐负责。该工作室原本以少儿美术培训为主,2022年暑假首次尝试开设兽头兴趣课,没想到反响不错,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业务。如今,80平方米的底商空间里,设有专门的兽头制作区和直播区域,还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
乐乐介绍,相关业务主要分为“定制”和“制作体验”两类。定制服务价格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定。目前,工作室的接单五花八门:有孩子自己设计的原创角色兽头,有剧组定制的道具,也有写实风格的宠物猫狗造型。
与顾客沟通后,工作室一般会先手绘草图,再用AI出图辅助沟通,“但有些客户不喜欢AI,觉得AI依赖数据库搜索,最终作品中可能存在他人设计的痕迹。”乐乐补充道,“小朋友对待自己的设计都格外认真,总想做出独一无二的样式。”
制作体验课更像是深度手工课,也是工作室平日里比较受欢迎的项目。“来体验的大多是小学生,他们对这类创意手工很感兴趣,都希望做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兽头。”乐乐说,即便要经历六到八小时的制作过程,孩子们也总能专注投入,一般一天内就能完成作品。
乐乐的客户群年龄较小,“大部分是小学生,基本都是10后,最小的才7岁。”有个内蒙古的小女孩令她印象深刻。国庆期间,女孩特意让家长带她来北京,不为游览景点,只为定制一个专属兽头。女孩在工作室待了一整天,完成制作后直接返程。这份执著让乐乐感慨:“小朋友对这类创意手工的热爱,真的特别纯粹。”
在乐乐看来,创意动物服装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二次元文化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它的实用性,“参加活动时不用费心做复杂妆造,也不用准备多套服装,穿戴起来很方便。”
制作过程
“慢”是常态“细”是标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兽装”为手工制作,一套完整的服装,从沟通需求到最终交付,至少需要一个月,单是一对看似简单的爪子,也得花费两天以上的制作时间。在这门手艺里,“慢”是常态,“细”是标准。
沐寒说,一位客户的委托让她印象深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全身装制作,因为心里没底,就告知对方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沐寒和母亲一起在这套服装里加入了多个此前未曾尝试的结构:内置海绵骨架的尾巴、上下分体的连接方式、尾巴与身体的拉链衔接等。此外,客户还要求加装内衬。
“当时觉得挑战挺大的。”沐寒直言,忙活了一个多月,全身装终于完成并寄出。但客户反馈,自己制作身体模型时正在减肥,如今体重反弹了不少,导致服装穿着不合身了。虽然沐寒已预先在服装外层额外增补了一层海绵用于加肥,但客户试穿后仍觉得袖子偏窄,她只好接受返工,又重新调整了尺寸。
沐寒坦言,各类部件中最难做的是爪子。爪部要做出分明指形,每个指头内部填充棉花以保证外观饱满,掌心与指腹的肉垫需先填充定型,再将独立完成的手指组装到手掌骨架,最后缝合手背与手心。
缝合过程格外考验耐心。所有针线需在布料反面操作,完成后翻回正面;棉花要通过小开口逐点塞入塑形,翻转时十分费力。内部填充物多导致缝纫机难以使用,绝大多数步骤纯依赖手缝,手背还需加衬填充才能呈现自然弧度。因此,仅一对爪子的制作就需要两天以上。
尽管制作过程繁琐,但对沐寒来说,每完成一件作品所收获的成就感,都是她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花了好多天认真做出来的东西,总会想多拍几张照片留念。”沐寒说,每次作品完成后,她都会仔细拍照存档,再妥善打包,寄给客人。
考虑到制作周期长,沐寒也担心未来可能遇到客户收到实物后不满意、想要退换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对此,她也想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会在尊重客户原创设计的基础上,尝试做局部修改,比如把立耳改成折耳,调整部分花纹,或是增加一些装饰性元素遮盖不足。”而这些修改后的成品,沐寒会再次上架出售,这也是这类手工创作中常见的“成品余量出售”形式。
“客户大多是00后,其中学生占了绝大多数。”通过线上平台推荐和老客户介绍,沐寒慢慢积累了固定客源,有位客户甚至已经先后三次找她定制。沐寒还为合作过的客户以及有意向的爱好者建了个交流群,如今群里有60多人。对她这类依赖口碑传播的手艺人来说,线下深耕与线上维护同样重要,而地域选择更是关键所在。
沐寒坦言,在北京不仅喜爱这类服装的人有很多,线下主题活动也很丰富。“除了大型活动,我偶尔也会参加十几、二十人的小型交流活动。我熟悉的两家北京活动主办方,各自的交流群都有2000多人,这背后是一群热爱创意制作的年轻人。”
“兽装”制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有人甚至专门来向沐寒学艺。沐寒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已有一位学员常住在她的工作室学习,还有两位爱好者明确表达了拜师的意愿。
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无偿付出,更是手艺价值获得认可的证明。沐寒觉得,这种良性的互动让同行间的氛围变得美好:“认识的同行都很友善,大家会互相分享材料,有人还会将自制的新手教学视频免费分享出来。毕竟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看着别人的分享摸索过来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
来源: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