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新动能正蓄势 经济全球化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5-05-22 17:13:41 来源: 大众日报

  

  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全球开放的航船似乎遇到了逆风。我们不禁要问:在世界开放下行的背景下,我们还能找到哪些希望的火花?光而不耀,静水流深。我们相信开放的力量,通过把握世界大势,追踪历史潮流、高举开放火把、重塑开放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确定性。面对半满的水杯,有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半杯空”。对当前的开放而言,悲观者看到了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踟蹰与彷徨,而乐观者看到了新动能正在集聚,新一轮的全球化呼之欲出。

  “数字”脉动愈加有力。数据是数字化世界的石油,其价值在于流动和共享。2023年全球数据市场平台交易量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预计2028年将达32.7亿美元,2024—2028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2.3%。全球数字开放合作更趋活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测算,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速达8.5%,占全球服务进出口的比重升至56.8%。跨境电商平台迅速崛起,海外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以其独特的力量,成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抹亮色。

  “绿色”引领日渐凸显。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合作持续向前推进,绿色产业在各国宏观产业战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主要经济体绿色转型提速,截至2024年末,142国已宣布要实现净零目标,覆盖76%的全球排放量、78%的购买力平价GDP和84%的人口。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5.1%,对全球能源增量的贡献率达创纪录的92.5%。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开放共识正在凝聚,全球性解决方案将加快形成。

  “服务”开放更为突出。服务业现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增速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2023年国际航空连通性(全球航班频率)增长28%,全行业国际客运量增长41.5%。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在震荡中下行,显示服务业开放在波折中不断扩大。2023年WTO收到的包含服务业的区域贸易协定通报,占当年新增总数的75%。服务业的开放涉及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交往,更能破除思维固化的藩篱,其进亦难、其益无穷。

  国家之力发生转换。“全球南方”国家普遍崛起,成为国际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北经济“四六开”的格局正在演变为“六四开”。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格局中也有了更为多元、更加迫切的诉求,一如我们之前的判断,过去发达经济体是开放推手,在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现在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开放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全球南方”应当也必将成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力量。

  规则之力稳步演进。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工具,经贸规则正由“边境上”向“边境后”延伸。当前经贸规则不仅涉及经济因素,更涉及到非经济因素,比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国家安全等边境后规则。当下世界,即使相隔万水千山,欧盟也可以凭借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来影响印度尼西亚木材采伐、巴西蜂蜜生产和喀麦隆农场杀虫剂使用的标准。统一的国际经贸规则是推动各国共同开放的基石,保证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公平、透明、可预测。

  科技之力蓄势待发。新质生产力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就像是风与帆,风借帆力,帆乘风行。新质生产力体现了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大潮流。各国在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2011—2020年,全球有149个国家/地区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开展基于学术论文的科研合作。2023年被很多人称为“人工智能元年”,GPT系列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近期DeepSeek火爆全球,它们都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持续学习,开放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带有鲜明“开放”特性的新质生产力,将汇集各方智慧、塑造未来科技、构筑合作基石,助力世界经济起飞。

  作者: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

  刘仕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臧成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