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3 21:17:07 来源: 齐鲁壹点
基本养老金≠个人养老金,退休待遇不会“缩水”
这两笔“养老金”一个免税一个税率3%
最近,两条关于“养老金”的新闻备受关注。一个是人社部、财政部7月10日发布通知,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涨2%;另一个是领取个人养老金要缴3%的个税。面对两个“养老金”,一些职工感到困惑:两者有什么不同?我的退休待遇会“缩水”吗?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基本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区别。
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有三大支柱。立足保基本的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在这里,参保人退休或达到领取待遇条件后按月领取的钱,就是基本养老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老金。
此前,北京市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明确回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项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养老金免征个税,广大职工不必担心退休后到手的基本养老金会“缩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调的不止城镇职工的养老金,还有城乡居民的养老金。
根据国家安排,在2024年上调基础上,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涨幅为16.3%,惠及1.8亿多老年人,绝大部分是农村居民。
那么,什么是个人养老金呢?与基本养老金不同,个人养老金制度是2022年才开始实施的。作为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属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
简单来说,参加个人养老金是在享受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础上,增加的补充养老保障渠道,对参保人来说,除了基本养老金,为未来的养老再多存一笔钱,相当于自己在银行放一个“存钱罐”,让“老有所养”更有保障。目前,已有超7000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每年缴存上限为1.2万元,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即缴存时,可从工资等收入中扣除,无需缴纳个税;领取时,按照个税最低档3%计税。这意味着,领取个人养老金要缴个税,是在政策出台之初就已明确的。
在购买时享受税收优惠,但在领取时需要缴税,“一进一出”之间,一些职工对于购买个人养老金的“收益账本”产生了疑问。那么,个人养老金到底值不值得买?答案是因个人收入而异,需要具体分析。
以职工小张为例,他的税前年收入约20万元,适用于个税20%的计税档位,按照每年缴纳1.2万元个人养老金,连续缴存20年计算,他每年可省税2400元,20年可以节省4.8万元,取出时按3%的税率,需缴税7200元。这样,不算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收益,小张大概能省税40800元。
收入越高、个税税率越高,购买个人养老金会越划算。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如果工资没达到每月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可能就不一定划算。
在世界范围,养老“三支柱”是很多国家打造养老保险体系的主流模式。综合来看,我国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相对完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率有待提升;个人养老金和其他商业养老金融服务构成的第三支柱,制度设计正在进一步完善。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养老金是“必选项”,是退休后稳定的经济来源。个人养老金是“可选项”,不是必须买,也不会稳赚不赔,但它是“给未来上保险”的好工具。
本报记者 王维砚《工人日报》(2025年07月13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