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2 19:30:59 来源: 奥一网
编者按:大江奔流,激扬青春浪潮;薪火相传,燃动理想之光。2025年,光明网策划推出“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系列融媒体报道,邀请青年学者溯源长江沿线,探访革命圣地延安,亲历生态治理的壮阔实践,感悟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在见证山河巨变中触摸时代脉搏,生动讲好中国故事背后的精神力量和实践伟力,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本期邀请中央财经大学现代化教学创新中心主任、副教授刘春生,解读革命老区新兴产业发展密码。
【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刘春生,今天我们走访了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秦创原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有力地解决了企业在创新中面临的先期投入高、风险大,研究成果转化困难等痛点,为延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宝藏小城延安并没有停滞不前。2024年延安的经济增速为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深入推进,过去,延安是以传统能源作为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引擎的,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带动下,正积极地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本质上来说,革命精神就是创新精神,转型与发展都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思路。
首先是理念先行,这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城市发展定位与治理模式的全面升级。延安从主要依赖传统能源的发展模式主动走向多元创新模式,这种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战略定力,是其一切变革的思想总开关。
其次,延安没有采取另起炉灶的激进方式,而是选择了双轮驱动的稳健策略。
一方面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存量升级,通过对能源、苹果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品牌,提升其生产效率与附加值,稳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为培育新动能赢得了时间和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对新兴产业进行增量培育,有选择、有重点地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构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这种固本与培新的协同,确保了转型过程的平稳与可持续。
延安的探索,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城市要留住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才能在准确定位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千城一面”。
对于革命老区,红色传统非但不是包袱,反而是激励二次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老区完全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政策关注,通过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现红色与科技的融合蝶变。
对于资源型城市,要摆脱资源诅咒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导资源收益反哺新兴产业,实现动能转换,避免产业空心化。
另外,中小城市也可以营造富有吸引力的创新小气候。通过精准定位、平台赋能和生态构建,同样可以汇聚创新要素,在特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小而美、专而精的高质量发展。
出品人:杨 谷
总策划:陈建栋
总监制:吴丛丛
策 划:蒋正翔
监 制:刘梦甜
编 辑:周亚娇
鸣 谢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广播电视台
延安市委网信办
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