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08 06:21:15 来源: 证券之星

  

  作者:王永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劲头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延安作风”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擦亮了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1.“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一语,出自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与党内同志的一场经典谈话。1940年秋,延安马列学院特地安排邓力群等四位同志前往杨家岭迎接毛泽东同志来作报告。毛泽东同志得知来意之后摇摇手说:“我们是共产党人……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在毛泽东同志的谈话中,“延安作风”是指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等共产党作风,“西安作风”是指奢侈浮华、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等国民党作风。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作风的灵魂所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推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贯穿在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实施民主选举制度等政治过程之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体现在政治清明、法纪严明、从严治党、惩治贪污腐败方面。《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作风的价值内核。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并完整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系统形成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选举投票、征收公粮、互助合作等都遵循了这一工作方法,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决策,重大事务征求群众意见,由群众创造出来取得成效经验后,党集中起来经过研究上升为一种政策,而后推广实行并逐步完善,为党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作风的显著标识。在延安整风运动当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由此肃清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及其抗战初期右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和影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根源上把全党从长期的教条主义束缚和对共产国际神圣化的迷信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全党全军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延安作风的鲜明底色。延安时期,面对物资匮乏,中国共产党人与群众同甘共苦、上下同欲,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起过紧日子。边区政府成立之后,所有工作人员均无薪俸只有微薄津贴,生活简朴蔚然成风;根据地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还内蕴着廉洁奉公的要求,为政风清朗与政治清明奠定根基。

  2.“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延安作风”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与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人们由衷感到我党延安时期的好作风重新回归。当前,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和扩大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80年前“延安作风”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和守正创新,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人民公仆、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进入新时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警示全党: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展开,确保党的各项决策和行动都能体现人民意志、满足人民需求,确保党的各项政策和行动都能真正惠及人民,从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延安时期,共产党人衣着朴素、吃住简单,作风民主、风清气正,整个延安“在街上绝对没有见过一个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纠治“四风”作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风”的后果,就是浪费了有限资源,延误了各项工作,疏远了人民群众,败坏了党风政风,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看到,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风腐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严的基调毫不动摇,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纠治“四风”,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紧盯“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上具有风向标作用。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央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有力推动了整风运动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作风建设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头雁效应”。唯有如此,才能以点带面、化风成俗,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将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

  回顾革命战争年代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细悟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可知从“延安作风”到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一脉相承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等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征程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在时代“大考”中淬炼政治本色,持续加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反腐肃纪相贯通。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艰苦奋斗开创历史伟业的政治密码和宝贵经验,也是新征程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保证和根本要求。“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因此,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同时,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确保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带好头、尽好责,以良好政德引领一方社风民风建设,成为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和维护者。要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过好亲情关;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促进社会风气的正向转变,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清醒看到,“吃喝玩乐”等作风问题的惯性很大,依然面临反弹回潮的压力。必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标本兼治、长效常治,让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不断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