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科学认识“衰老”、成为活力老人?专家来支招👩

发布时间:2025-10-29 06:58:10 来源: 百度百科

  

  中新网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面对快速老龄化,如何在关注“生命的长度”的同时保证“生命的质量”?在健康老龄化的倡导下,如何科学认识“衰老”,怎样看待“生物学年龄”与“身份证年龄”?如何从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等方面入手做好主动健康管理,延缓衰老?28日,在主题是“健康老龄,活力晚晴”的“上海健康播报”第十期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为民众支招。

“上海健康播报”第十期发布会28日举行,聚焦“健康老龄,活力晚晴”主题。(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供图)

  “长寿的真正意义,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长寿医学的逻辑起点是在疾病发生前,干预衰老进程。如果能在衰弱早期就筛查出来,用科学手段及时干预,就能有效避免跌倒、多种疾病并发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当日指出,长寿医学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让“机能高峰”尽可能延续更长时间;第二个目标就是减缓下降速度,让人们到60岁、70岁甚至80岁,仍能维持较好的身体功能,直到生命末期才出现较快速下降。

  上海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全国最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让更多人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而非在疾病和功能衰退中度过晚年。”作为以老年医学见长的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需要通过多维度、全方面的干预手段,如营养干预、抗阻运动、注重心态调整等。

  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洪维坦言,人体实际存在两个年龄——身份证上的时序年龄和反映真实健康状况的生物学年龄。身份证年龄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生物学年龄反映细胞真实的水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各项躯体活动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何综合评估身体“衰老”水平?洪维指出,通过检测端粒长度(评估细胞寿命的一种方法)以及表观遗传学的一些指标,炎症因子,结合健康体检、量表问卷和数据模型,能客观反映健康状态。保志军指出,肌肉流失是衰弱的重要信号,一个简单的居家评估方法可判断肌肉含量是否充足。他介绍,民众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比对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小腿围明显比“手指圈”粗,说明肌肉含量基本正常;如果小腿围明显小于“手指圈”,可能存在肌肉量不足的情况,需警惕衰弱风险。“如果生物学年龄比身份证年龄大,那么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就会显著升高。”洪维举例,40多岁的男性若长期抽烟、酗酒、熬夜、久坐、工作压力大,他的器官功能可能会超过60岁,血管更可能加速老化超过75岁,且可能发生心梗,这就是“未老先衰”。

  洪维坦言,反观不少60多岁的活力老人,得益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定期检查和丰富的爱好,如唱歌、园艺、旅游,整个人的精气神和体检指标比一些40多岁的人要好。她总结:“活力老人就是:大病没有、小病稳定、生活自理、健康习惯、心态年轻、融入社会。”

  老年人适合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在采访中,洪维介绍,“动”是指有氧运动,最简单的就是快走,每天7000步左右,如果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步速可以快一点(100步/分),步子可以大一点;“静”是指抗阻运动,训练肌肉,如靠墙俯卧撑、八段锦、举水瓶、弹力带等。

  保志军指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健康管理将突破“医院场景”限制,实现“居家化检测”。科技应对老龄化,关键在于用技术手段激活老年人的“主动健康意识”。他说,通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与可穿戴设备,实时收集老年人的多维度生理与行为数据,无论是每日营养摄入情况、步行活动量,还是能量消耗数据、睡眠时长与质量,都能通过技术精准捕捉。让他们能清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从“被动等待就医”转向“主动预防管理”。

  如今,老年人对于整形美容的需求热度不断上升。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副主任邢书亮指出,老年人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整形美容的核心原则是功能第一,外形其次;安全第一,效果自然,追求“年轻化”而非“返老还童”。这位专家直言,老年人的整形美容方案必须是综合、分层、个性化、适老化的。

  邢书亮提醒民众,注意区别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场所,警惕那些没有医疗资质的生活美容场所违规开展医美项目等行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