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13:51:26 来源: 顶端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时,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来这里也不可以随随便便。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要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这根弦。”
“随随便便”绝非小事。翻阅近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这样的案例有不少:决策拍脑袋,项目草率上马,却半途烂尾,造成巨大浪费;办事耍滑头,“说得好听、做得潦草”,群众意见很大;交往没分寸,管理服务对象的请客送礼,受之不拒,结果被“围猎”、被腐蚀。“随随便便”害人害己,损害党的形象。
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是为人之道,是立身之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正因一代代共产党人全力以赴干事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随随便便”恰恰是作风不严不实的突出表现,与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坚决纠治、保持警惕。
“随随便便”,病症是纪律观念淡薄。纪律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才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廖俊波坚持用党的纪律规矩作为标尺,量出了交往的尺度,接待外地客商时,既“亲”又“清”,随和而不随便。
“随随便便”,病变是不担当不作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凑合将就,是干不成事的,是经不起检验的。相反,那些值得尊敬的榜样,往往都有高度负责、说到做到的鲜明品格。孔繁森秉持“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原则,把1/3时间花在县乡调研中,从而找准了当地发展短板、潜在优势,切切实实改善了民生。
“随随便便”,病根在党性锤炼不足。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祛除“随随便便”的习气,得从灵魂深处找病根。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时刻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根治“随随便便”,需时刻绷紧锤炼作风这根弦。抓落实不折不扣,搞调研走深走实,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坚持时时、处处、事事严于律己,严负其责,我们定能交出不负组织信任、不负人民厚望的答卷。(沈童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9日 1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