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9 05:08:53 来源: 南风窗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人有人设,城有城设,城市IP正成为流量变“留量”的关键密码。28日,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发布《2025活力之城IP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典型城市为样本,综合评估城市IP传播、消费转化、文化内涵、创新驱动等方面的活力与潜力。通过专业分析及洞察,《报告》呈现了不同城市IP的培育、创新及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过去一年,中国城市正通过各具特色的实践,共同汇聚成一份关于城市IP塑造与活力激发的答卷。《报告》综合城市IP的传播活力、消费活力、文化活力、创新活力等,发布了2025活力之城案例。它们是: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济南市、青岛市、石家庄市、长沙市、苏州市、东莞市、常州市、潍坊市、扬州市、榆林市、湖州市、保定市、宜宾市、莆田市、大同市、三亚市、张家界市。广州荔湾区、南京栖霞区、深圳龙华区、佛山顺德区、太仓市为2025活力城区案例。
中国新闻周刊《2025活力之城IP指数报告》。(中国新闻周刊供图)
《报告》发布现场,来自区域经济、城市规划与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维度解析城市IP的构建逻辑,为城市品牌“破圈”提供路径参考。
“当城市进入‘成年期’,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表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差异越来越大,其背后是文化的差异。IP成为破解城市同质化、提升城市独特性和软实力的重要工具。当下国家进入城市更新的阶段,从增量走向存量,从扩张走向更新,赋予了城市IP孵化和培育的机会。“城市IP不应该是logo或者吉祥物,而是城市文化价值的再认识、是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的再造、是一种持续的运营。”
“IP让城市有了全球辨识度。”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红表示,城市品牌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不是“做宣传”,而是构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品牌资产体系。城市IP是城市文化特质、精神价值、自然生态等不同维度浓缩性的符号体系,IP对于一个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尤为重要。城市IP要可识别、可传播、可延展、可商业化、可互动、可持续。
作为主流时政媒体,中国新闻周刊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把脉城市转型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今年主题聚焦城市IP,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表示,城市IP指数不仅映照城市当下,更引领未来,不仅体现在经济的活跃与韧性,更融汇人文的厚度与包容。当IP从形象展示升级为多元共创,城市高质量发展也转化成了认同感与获得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