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5 07:45:10 来源: IT之家
打开一些社交App,关于暴食和催吐的讨论已经存在多年,参与者以有身材焦虑的12-25岁青少年,尤其是14-18岁的少女为主。相比前几年,如今“暴食催吐是厌食症”“是不正常的精神疾病”等观念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许多有过暴食催吐经历的年轻人转向了康复经验分享和预防科普,用文字或图画记录饮食和感受。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条非常困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道路。
除了康复记录和预防科普,还有相关帖子呈现出一种矛盾:网友一边在开头写上“正常人勿入”“催吐不好不要学”,一边分享“下管”的经验、“打底食物”和“安全食物”有哪些,出售催吐管的店家也依然存在。记者采访了多名正在努力戒断暴食催吐的年轻人,以及营养和心理科医生,一起来了解暴食催吐人群面临的情境、致病机制,以及如何做能帮他们走出泥潭。
暴食、催吐、依赖、成瘾……被破坏的消化功能
10月,许多家庭的茶几上被月饼和水果占据着。16岁的陕西女孩杜清最喜欢吃流心奶黄、芝士椰蓉月饼,10月7日,杜清一下午不知不觉连续吃了5个月饼,随后她又吃了鱼豆腐、香辣锅巴,然后就感到胃沉甸甸、火辣辣的。“吃着吃着就很想哭,可是特别馋的时候也会哭,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哭呢?”杜清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吃了一个多小时后,杜清意识到,暴食来得太过强烈,自己没有“打底”(吃一些不易消化且有标志性的食物以便随后催吐)。慌张片刻,她还是决定先吐一下试试。她已经一周没有碰过催吐的软硅胶管,下定决心戒除催吐,爸妈也比较严格地盯着她。但她依然不受控地保持着“怎样好吐”的思维。
江苏的何可可也在戒除催吐的过程中。国庆中秋假期她留在大学没有回家,好几天仅吃柚子过活。8日晚,她怀着“奖励一下自己”的念头,吃了一个汉堡,心里的不适始终无法抹去,胃也胀得难受。犹豫之下,她吃了催吐药。吐完,她发现早上九点吃的柚子还没有被消化掉。“我的消化功能已经完全被毁了。”何可可说。
柚子对于许多有厌食症的人来说是一种“安全食物”,热量低,顶饱,一斤不到200大卡。上海的高中生李小雨也这样吃过,但是柚子会和精神类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会异常增高血药浓度,正在吃抗抑郁症药物的李小雨身体出现过异常,不得不停止食用。现在,她身高1.53米,体重只有26公斤。被学校和家长发现催吐后,李小雨开始接受住院治疗。
“反复呕吐时,唾液腺会代偿性肥大,导致脸部肿大;经常呕吐,胃酸反复冲刷牙齿,会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变色、被蛀、碎裂。”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住院医师乐知音说。呕吐时胃酸反流会灼伤食管和胃黏膜,引起食管炎、胃炎、食管溃疡、胃溃疡,剧烈呕吐还可导致食道撕裂,甚至引发大出血,长期的刺激会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呕吐时呕吐物可能被误吸入气管和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催吐管、甜瓜蒂片伤害几何
许多像杜清、何可可一样想要戒吐的人,也会在网上记录自己每天的动态。“经常吐的话,会发现吐得越来越容易,但是一定要忍住,不要随便吐,吐得容易是因为食道和胃连接的贲门松了,松动就会反流,还会导致咽炎,食道癌。”杜清记得,一个分享经验的网友这样和她说过。
而对于一些在开头挂上“暴食催吐是病正常人不要学”但又在交流暴食催吐“技巧”的帖子,李小雨表示,许多催吐的网友确实已经意识到这是病了,“但这不是说戒就能戒的,我们讨论的时候不希望别人突然来说教我们”。
在这些帖子里,偶尔能看到售卖催吐管的店家。催吐管的照片被添加上粉红的、可爱的贴纸,加上可爱的滤镜,并且还有各种型号。这些账号还会发布各种“科普”内容:新手如何入门用管催吐?怎么选管?最难吐和最好吐的家常菜分别是什么?夏日版、冬日版最适合的“打底”食物和最好吐的食物推荐等。
除了催吐管,甜瓜蒂片也是暴食催吐人群的新宠。这种商家声称由甜瓜蒂制成的片剂在一般的购物平台上就能买到,包装简陋,功能和药理语焉不详,隐晦简短,只说着“纯农产品”“暴食补救”等字样。记者看到有买家评价:“好用,上吐下泻两天两夜,差点挂了,瘦了4斤。”
“甜瓜蒂催吐的原理是甜瓜蒂中的葫芦素B和甜瓜蒂毒素,它们都属于催吐性苦味物质。一方面它们强烈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和呕吐;当剂量较大时,这些毒素也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直接刺激大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从而引发中枢性的呕吐。”乐知音解释。
甜瓜蒂片在引起人体呕吐反应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在损害人体:首先是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多次使用可导致消化道损伤,如胃溃疡,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其次是剧烈的呕吐会导致体内钾、钠、氯等电解质大量丢失,尤其是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严重时会诱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甜瓜蒂片本身有毒性,催吐服用过量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不仅呕吐腹泻,还可能引起剧烈腹痛、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损伤,危及生命。
乐知音表示,商家将甜瓜蒂片宣传为“药食同源”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它并非普通食品,其药用成分具有明确毒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极其谨慎地使用。商家诱导青少年使用,无异于让他们“服毒”。
用甜瓜蒂片的人较少,其中求助帖比较多。何可可在最初也因为不良反应发过求助帖,有人回复她:上吐下泻都是正常的,头晕恶心也是正常的。“其实这症状根本不正常!吃药本身就不正常,现在想想非常荒谬。”何可可说。
大脑与胃、家长与孩子,都需要联合行动
暴食催吐人群存在哪些心理机制?记者请教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超。
“厌食症的发病年龄比较小,高发年龄是13-19岁。”陈超表示,但这些孩子一旦进入病态,会想方设法隐瞒父母。所以到就医这一步时,很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已经非常低了,只有13甚至12。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迹象,尽早干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非常依赖父母的帮助。
陈超列举了一些家长应当注意的、厌食症的特征。
第一,孩子吃东西特别挑。会流露出“这东西不健康”“这东西不安全”“这东西不干净”的想法,会对食物进行非常严格的区分。第二,孩子吃几口饭就饱了,并表示肚子胀。一般正常人如果吃一点就吃饱了,会担心胃是不是出问题了,但是这些孩子一点儿也不担心。第三,他们会躲起来,不和家人一起吃饭,会有吃完饭马上去厕所的行为,有如厕、呕吐、流水的声音,这些迹象家长需要高度关注。
这类孩子还会有藏食的行为。“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床底下藏了很多食物——孩子不想吃东西,怕被父母发现,就把食物给藏起来了。”陈超说。
最明显、肉眼可见的就是体重,青少年每年都有体测,体重指数有一个阈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体重指数有没有在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其次,需要纵向对比,看有没有体重急剧下降的情况,严重时必须及时就医。
在家自我管理的暴食催吐戒断期孩子的家长,要从正规医疗机构学习科普知识。“对暴食催吐的孩子应当以陪伴、鼓励保持孩子不去吐为主。如果孩子已经吐了,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调一杯生理盐水,给孩子口服补液盐,或者递个毛巾擦擦嘴。事后的指责和斥骂对于真正解决问题是没有帮助的。”陈超说。
预防暴食催吐的具体方法有许多,底层逻辑是看清其发生机制,寻求安全健康的功能替代,陈超说:“人们在空虚、无聊、焦虑、紧张、压力大的时候容易出现暴食催吐。”他特别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愉快事件清单:“这个清单里的事情,可大可小,只要是能平复心情、获得正面情绪的事件都可以,比如喝茶,晒太阳、看云朵,或者去一家喜欢的书店。每当有情绪不良的苗头时,先去做一两件这样的事,多次以后,用暴食去填补情绪‘黑洞’的机制就会被削弱,暴食不会成为第一反应,或者是唯一反应。”
有效对抗暴食催吐
对抗暴食催吐行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可以定目标,分等级完成。“比如说暴食呕吐,现在是一天一次,那如果能改成一周3次,还能控制住,就实现了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然后继续逐渐削减暴食催吐次数,给自己增加成就感。”陈超说。
做饮食记录也是应对饮食模式紊乱的重要手段。“每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可以拍照记录做成照片墙,之后患者会发现在某个环节更容易出现暴食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去做一些干预工作。”陈超说。
乐知音也表示,对于想要戒除暴食催吐,恢复正常饮食结构的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重建饮食节律,在3次正餐之间增加2-3次健康的小加餐,来打破长时间节食导致的极度饥饿感(这是暴食的一大主要诱因)。二是定时定量进食,即使不饿,到点也要吃一点,这有助于重新设定身体的饥饿-饱腹信号。三是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初期选择软、烂、温的食物,减少对受损胃肠道的刺激,如山药粥、南瓜糊、蒸蛋羹、软烂的面条、土豆泥、香蕉泥、苹果泥等。四是由于长期暴食催吐,患者很可能存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可就医检查,确定有无维生素和电解质缺乏,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不建议自行乱用,以免过量。对于难以通过进食食物获取足够蛋白质的青少年,可以在医生指导和监测下口服蛋白粉作为优质蛋白质补充。
“暴食冲动其实也是一种情绪风暴。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调整呼吸的方式,吸气5秒,中间停顿6秒,然后再用7秒呼出去,把冲动的劲儿渡过去;或者用冷水敷面。”陈超提到,“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是增加运动量(但前提是患者不是厌食症,体质很差再过度运动很危险),比如爬楼梯,爬到比较高的楼层,然后坐电梯下来,这样重复进行,消耗体力,压制冲动。其他有效方法,还包括约好朋友出来聊天,或者找医生咨询,寻求帮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怡蒙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