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1 07:26:16 来源: 新华社
 发布会现场。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供图
发布会现场。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供图
中新网杭州10月31日电(记者 王逸飞)10月3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介绍该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时介绍,“十四五”期间,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项目超过2400个。
当日,他从“强化了互联互通的硬核力量”“彰显了贸易畅通的亮点成色”“形成了产能合作的民企特色”“打响了人文交流的品牌标识”四个维度,总结浙江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效。
在强化互联互通硬核力量方面,五年来,浙江宁波舟山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开通“一带一路”航线超130条,今年9月开通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金华(义乌)列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3万列,辐射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地区)的16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重载率最高、开行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之一。
围绕贸易畅通,张曙明介绍,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从2020年的1.1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90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从34.1%大幅上升到55.2%。浙江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义乌小商品城、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外仓等平台建设深化推进,贸易业态模式不断迭代创新。同时培育形成一批跨境数字支付领先企业,云计算、智慧城市以及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和服务加快走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谈及产能合作民企特色的形成,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项目超2400个,中方投资额超370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已成为浙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一批境外园区成为推动浙江民营企业优化全球布局、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同时‘绿色丝路’建设成效显著,浙江企业在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建设了光伏、风电、水电、地热、生物质发电等全门类数百个海外清洁能源项目。”
在打响人文交流品牌标识方面,五年来,以职业教育合作为特色的“丝路学院”实现提质扩面,浙江50所高校在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5所“丝路学院”;该省的“健康丝路”建设蹄疾步稳,积极承担与马里、中非、纳米比亚建设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的国家任务,与白俄罗斯、新西兰、古巴等共建中医药海外中心;其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海提速,并成功举办三届良渚论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