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境新解:浙江龙泉的 “破局”与“立城”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22 21:20:25 来源: 半月谈

  

  中新网丽水10月22日电(周健)近年来,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成为每一座城市的发展命题。受地理因素制约,山区县市“答题”并非易事。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山系”解法值得探讨与借鉴。

  放眼地处浙西南群山间的龙泉,正在改革开放创新中铸就品质之城。从各类资源的高效规划、交通为基的内连外通,到科技引领的产业升级……这座城市正不断蜕变焕新,让发展活力在瓯江源头奔涌不息。

  改革 资源实现“最优化”

  在城市高速发展阶段,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资源的招引、整合、利用与转化。高效运转的背后,离不开改革的内生动力。

  “两家投标企业造价锁号完全相同,触发异常预警!”近日,在龙泉某项目开标过程中,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2.0系统弹出两条异常预警提示,经核查,有两家企业存在串通投标行为。

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2.0系统。 龙泉市委宣传部 供图

  这是龙泉推进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的缩影。近年来,当地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数字交易、规范主体行为等有力举措,构建起招投标领域全链条智慧治理体系。“现在AI就像一双‘火眼金睛’,能第一时间发现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龙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说。

  国资国企改革,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关键之举。龙泉对全市范围内3117宗闲散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确权登记,将该市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五大集团公司,其中3家获评主体信用等级AA,逐步形成了以国资运营、城市建设、生态经济、文化旅游、生态工业为主的五大业务板块。

  聚木成林,厚积薄发。数据统计,龙泉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从2021年的244.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60.2亿元,增幅达129.3%;国企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4.8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32.1亿元,增幅达570.9%。

  生态是龙泉最具代表性的优质资源。近年来,该市不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让大片的绿水青山成为民众的“幸福靠山”。

  譬如,龙泉率浙江省之先试行碳汇权登记制度,并启动“浙林碳汇”项目。今年6月,龙泉16个村通过卖“空气”领到了共计124192.28元的收益,成为浙江第一批享受到“浙林碳汇”项目收益分红的村。“山放着不用管,还能拿到钱,感受到了生态保护的价值,太开心了。”村民毛丽琴说。

  此外,当地还建设运行“益林共富”多跨场景应用,推动竹木产业供需精准适配,有效释放毛竹需求1800多万株,交易额达2.3亿元;依托优质水资源,开发深层天然矿泉水,“丽水山泉”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构建天下龙泉“1+N”区域品牌体系,培育“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灵芝核心产区”等一批“国字号”品牌,成功提升产品附加值……

  开放 道路纵横连内外

  “要致富先修路,现在通往村里的公路越来越安全顺畅了,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看着家门口拓宽硬化后的沥青路,龙泉市宝溪溪头村的村民们赞不绝口。

  龙泉地形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对当地而言,交通的变革与发展,是扩大开放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龙泉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同时整合人、车、线、站等运输要素和快递物流、客货运等运输资源,打造“客货邮易路通”物流特色品牌,解决民众出行、物流配送、农产品上行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对外开放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放眼兰巨乡,通过客货邮有机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红直播销售等方式,拉动农副产品上行货运量增长32%,带动周边农场收益增长20%;在住龙镇住溪村,“一点多能”农村物流点赋能黄粿片、杨梅干、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上行,日均收发货量约500件……

浙江龙泉,龙浦高速公路白马畈枢纽一景。 龙泉市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丽龙高速、龙庆高速、龙浦高速、衢宁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助力龙泉实现从公路时代向高速时代、铁路时代的“三级跨越”。同时,该市以打造浙闽赣边际区域物流枢纽为目标,布局建设了一批高能级物流平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交通先行,政策助力。为进一步培育开放型经济,龙泉还优化了展会目录“一码通”平台,鼓励企业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开通24小时外贸服务专线,打造政企沟通“绿色通道”……系列“组合拳”下,外贸进出口总额从设市初期的不足2000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34.3亿元,增长了187倍。

  创新 产业升级焕新颜

  “有汽车的地方,就有龙泉制造。”作为全国汽车空调领域最大的块状产业集群,龙泉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企业超过200家,行业总产值逾100亿元。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亮眼数据的背后,蕴藏着长久以来的科技创新。

  20世纪70年代初,龙泉人在旧房里创办了“茶丰农机修配五金厂”,培育出大批技术骨干与销售人才。他们奔赴全国推销五金,同时也将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带回家乡发展。

  产业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产品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困境。对此,龙泉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通过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全面合作,共建实体化研究院,建强浙江省新能源车辆热管理重点实验室,引领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浙江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生产线。 龙泉市委宣传部 供图

  “传统汽车只有空调系统,新能源汽车则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热管理三大板块,附加值从2000多元一套增加至6000多元,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空间更大。”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熊树生坦言,部分企业还着手开发芯片、大数据热管理类产品,显然,龙泉已成为热管理产业的“领跑者”。

  事实上,远不止汽车空调产业,科技创新正在龙泉遍地开花。当地推进龙泉青瓷省地协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原料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烧制精细化—设计数字化”全链条攻关,同时调动发挥共享人才作用,推动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转化。

  可见,这座扎根连绵大山间的城市,从未被地理条件困住脚步。以改革破局、以开放拓路、以创新赋能,龙泉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更为无数同样身处山区的县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龙泉经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