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7 04:45:59 来源: 美食天下
中新网杭州11月6日电(张煜欢)如何让生命的最后一程,告别痛苦与仓促,充满安宁、温暖与尊严?6日,在杭州市西湖区举行的“夕阳静好”安宁疗护服务发布活动上,一个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情景剧《向阳而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提供了上述问题的一种答案。
图为安宁疗护病房。西湖区卫健局供图
患者小凡(化名)是一名50岁的智力障碍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当小凡被诊断为胆管癌晚期,生存期仅剩一个月时,她的家庭陷入了激烈冲突与巨大困境中。经济的压力、照护的疲惫与对治疗的无望交织,让这个家庭濒临破碎。最终,在得知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安宁疗护病房后,一家人抱着“让她少受点罪”的最后希望,选择了这条不同的路。
在安宁疗护病房,安宁疗护团队为小凡缓解疼痛、舒适照护、心灵疗愈、中医舒缓,全方位改善缓解她的症状,并为她召开生日会。那天,当小凡戴着向日葵花环,许下“要爸爸妈妈开心,要弟弟开心,要医生护士阿姨开心,要变成向日葵”的愿望时,现场无不为之动容。她的母亲与弟弟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情感的宣泄与和解,实现了对患者的“道爱、道谢、道歉、道别”。
安宁疗护不追求无效的、创伤性的治愈性治疗,而是通过控制疼痛、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在生命终期获得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整体安宁,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小凡的故事,是西湖区安宁疗护服务理念的缩影。近年来,西湖区卫健局全域一体化推进,构建起一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上级综合性医院为支撑、民营医院与其他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安宁疗护服务网,并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与社会协同,形成立体化、多层级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让更多“小凡”和他们的家庭能够受益。
西湖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老年健康需求为主导,当地建立健全“住院+居家”“公办+民营”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为破解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服务壁垒,当地还建立不同机构间高效协同的转介服务渠道,确保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患者能获得连续、无缝的医疗照护服务。
目前,西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皆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保健咨询等服务,为行动不便且病情相对稳定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或上门护理等服务。当地还联合民政部门创新推动“家庭病床”与“家庭养老床位”的“两床融合”服务,通过贯通数据、整合需求、打通服务供给,让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即可同步获得生活照料与专业的医疗健康或安宁疗护服务,该项目已为761位失能老年人建床,让居家安享晚年更具医养保障。
此外,西湖区还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人拓展“在线居家健康服务”申请途径,方便居民和医务人员灵活便用,在主城区率先试点开展家庭病床上门结算服务,试点配备远程互联居家健康服务设备,提升居家医养服务的便捷性。今年以来,已建立家庭病床1181张,开展居家健康服务9100余人次(其中通过线上发起并提供上门服务6900余人次),居家安宁疗护服务48例。
活动当天,西湖区卫健局、区民政局、团区委、区慈善总会四部门共同签署共建协议,标志着当地安宁疗护事业从单一部门推进转向多部门协同发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