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4 19:35:1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中新网10月24日电(储玮玮 张俊 梁静茹 左宇坤)重型火箭冲向浩瀚宇宙、深海潜水器探秘幽深海底、核电设施稳定运行在广袤大地……在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都有着合锻智能高端装备的“护航”。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数智化浪潮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我国的数智化转型正为制造业“强筋壮骨”。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各环节深度融合,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严建文首先以“黑灯工厂”具体介绍,其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完成生产任务。“某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次品率降低了20%。”在严建文看来,这种数字化赋能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智慧大脑”车间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又一重要实践,通过标准化的体系指挥机器完成生产动作,实现机器对机器的控制和自我决策能力。严建文介绍,通过安装在生产设备上的传感器,企业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故障、提前维护,从而减少停机时间;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数字化赋能之前,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严建文表示,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离散性强,从产品设计到材料研发,再到制造工艺规划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均依赖人工和图表进行规划。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控制难以标准化。
此外,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自动化检测,大大提高了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那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场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在严建文看来,难点在于如何将工艺流程标准化,并打通材料、制造和设计等各个环节。
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将传统的工艺流程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过程。此外,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大量既懂工艺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正如严建文所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传统工艺的系统化提升。
尽管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但严建文强调,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最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建文说,虽然数字化转型的回报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它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严建文感受到,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颠覆性技术和颠覆性产业的涌现,这一群体也会愈发庞大。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严建文认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除了扎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严建文还积极参与核聚变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未来,他也将继续致力于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在机床制造、光电分选和核聚变等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
严建文特别提到,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制造业,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也直接改变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环境。
“年轻人在进入制造业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注重团队协作,同时要注重经验积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严建文说,制造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行业,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