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崛起“智”造高地 桂林高新区激活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11-29 03:18:26 来源: 雷科技

  

  中新网桂林11月28日电(何茜)当人工智能与山水胜景相拥,广西桂林正跳出“旅游名城”的单一标签。11月27日,2025年主流媒体看广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采风团探访桂林高新区发现,桂林高新区从车间的机器人协同作业到实验室的核心技术突破,从传统企业数字化蝶变到产业生态全景构建,以AI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涌动,为这座旅游名城绘制出“智”造高地的图景。

图为桂林国家高新区沙盘模型展示厅。何茜 摄

  智能工厂 焕新传统制造

  走进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里,工人专注操作控制台,“一键下达”指令,AGV机器人便沿着预定路线开始自动配送物料。生产线旁,AI视觉系统正以“火眼金睛”微观纹理,确保数千片硅钢片能被精准识别并毫厘不差地堆叠。这一切,构成了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的生动写照。

  “过去切硅钢片、叠铁芯全凭老师傅的手感和经验,如今人工智能让传统制造焕发新生。”君泰福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企业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叠码剪切线,依托AI视觉系统与机器人协同作业,能精准识别材料纹理差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这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使铁芯损耗降低5%,生产效率提升27%,人力成本节省78%。作为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君泰福投入4.5亿元先后建成数字化工厂、高端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及储能装备数字化工厂,其智能排程系统与铁芯数字孪生项目双双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

  山水环绕的产业园区内,在拥有50余年历史的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正以 AI技术为引擎,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了新活力。在刚刚落幕的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中斩获一等奖的“鲁棒亚像素 AI缺陷检测仪”,深度融合了机器视觉技术与AI智能识别引擎,目前已在汽车零件制造、印刷包装、医疗试纸检测、纺织印染等多个行业领域落地应用。

  在医疗健康领域,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将AI算法深度集成于检测产品中,研发的高速并行目标区域分割及多模型混合细胞识别技术,将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识别项目从14种提升至38种,识别率从80%大幅提升至96%,达到国内首创、世界先进水平。“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正推动医疗器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全面跃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为讲解员正在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与采风团讲解企业情况。何茜 摄

  创新生态 构筑发展沃土

  这些发生在生产一线的深刻变革,其背后是桂林高新区精心构筑的产业创新生态。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这里构建了“3+6”现代化产业体系,光通信、电力装备、橡胶机械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丰沃的应用土壤。园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名单,2家企业跻身全球橡胶机械行业30强。

  创新的活水源于“高校+企业”的协同机制。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展厅,国产混合架构的“超级大脑”正支撑DeepSeek大模型在桂林华云大数据中心的运行,为文旅等特色产业提供专属算力基础设施;薄如纸片的高性能陶瓷基片成果已为区内外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高性能集成电路制造。目前,园区内5所高校已建成100余个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累计产出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成果134项,集聚领军人才18人,通过自治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高校新质生产力科创园建设等工作,推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图为讲解员正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展厅与采风团介绍情况。何茜 摄

  园区通过夯实产业基础、叠加政策红利、优化服务生态,顺应高新区推行的“零窗口”改革与“口述登记”发照服务,将项目建设报批时间从46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为企业落地抢出宝贵时间。叠加西部大开发、国家级高新区等三重政策红利,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9%征收企业所得税,形成了强大的“投资洼地”效应。桂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红玲介绍:“我们通过‘企业伴侣员’服务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2025年已为多家企业兑现政策奖补超8200万元。”这种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让企业不仅能“引得来”,更能“留得住、发展好”。

  动能澎湃 绘就“智造”新篇

  如今,高新区已集聚48家人工智能规上企业,推动21个产学研项目加速落地。2025年1-10月,辖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4.51亿元,同比增长4.71%,总量占全市35.88%。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81.28亿元,占高新区规上总产值的86.68%。

  从车间的机器人协同到实验室的细胞识别突破,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到整个园区的产业生态重构,桂林高新区正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书写着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崭新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