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0 13:50:56 来源: 好奇心日报
截至8月18日16时,暑期档全国票房超100亿元,观影人次达2.67亿。自7月25日上映以来,电影《南京照相馆》持续领跑暑期档,催热大盘、带火市场。截至目前,《南京照相馆》全国票房25.77亿元,观影人次7279.77万,贡献了25%以上的人次和票房。
一间照相馆,几个普通人的视角,一段不能忘却的抗战记忆,点燃了这个暑期档的观影热情。《南京照相馆》自上映以来,凭借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在这个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之所以能持续领跑暑期档,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源于它用最朴素的老照片和老地名,在历史叙事中构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记忆之桥,触发了不同时代的观众对抗战记忆与历史传承的深层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时空交错中,既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又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部影片的魅力源自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交融。1938年1月的南京城,在估衣廊华东照相馆的暗房里,15岁的学徒罗瑾冲洗日军胶卷时,意外发现了记录日军暴行的画面。这个勇敢的少年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加印了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精选16张制成相册,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份铁证。这本由施暴者拍摄、受害者保存的相册,最终成为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的“京字第一号证据”,成为审判谷寿夫的关键物证。影片与真实历史档案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传统的抗战电影,往往以战场厮杀、英雄壮举为核心,《南京照相馆》却另辟蹊径。它没有采用那种面面俱到的宏大叙事,既没有将镜头直接对准施暴场面,也没有直接展示血腥场面,而是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打破抗战题材的创作窠臼,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来讲述历史,将镜头对准照相馆的暗房,聚焦于坚韧的普通人,塑造了一组鲜活的平民群像。邮差、翻译、照相馆老板、演员,他们最初只是乱世中的求生者,却在目睹日军暴行后,逐渐觉醒,最终以生命守护真相。照相馆这个特殊空间,成为了历史真相的显影室,既揭露了日军丧心病狂的罪恶行径、残暴罪行,也彰显了普通中国人的勇气与智慧。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通过暗房中逐渐显影的照片、人物颤抖的双手、戛然而止的快门声等细节,不仅让观众在想象中完成对历史的认知,而且也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时间可以远去,历史不容忘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影像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有观众评价,照片穿过战火,电影跨越时空,让课本中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让孩子了解先辈的勇敢与无畏,更知和平时代的珍贵、吾辈自强的意义。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我们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传承英烈精神中勇毅前行,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李芬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