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30 13:42:3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近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几间诊室门口分别贴上了“骨关节病科”“心内科”“乳腺外科”等标识牌。候诊区,乡亲们排起长队。“平时挂不到的专家号,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了。”队伍中一名老乡说道。
这场由北京市政协组织开展的政协委员基层义诊活动,将“专家门诊”开到了山区群众的家门口。
“我肩膀疼了10多年了……”诊室里,63岁的高阿姨诉说着困扰已久的老毛病。北京市政协委员、骨科专家关振鹏仔细问诊、查体后作出诊断:“一是肩袖损伤,二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这两处都要做核磁检查。如果确诊,做个微创手术就能好。”
镇上没有核磁设备,听到需要去就诊流程复杂的大医院,高阿姨面露犹豫之色。关振鹏写下一张纸条递给她:“我每周一上午出门诊。如果你愿意来我们医院,可以打这个电话。”
关振鹏是第一次参加政协委员基层义诊活动。此前他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年听说要到受灾地区义诊,他特意和医院协调了工作时间。
今年7月,怀柔区遭遇极端强降雨,琉璃庙镇遭遇洪水侵袭。3个月过去,小镇早已恢复往日的平静,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墙上的水渍,向外来者讲述洪水来袭时的惊心动魄。不少委员和关振鹏一样,希望为灾后重建贡献一份医疗卫生界的力量。
此次活动中,专家张焱为群众看诊。程小路 摄
听镇里说基层干部群众希望做心理咨询,北京市政协委员、精神科专家李献云也特意调整门诊时间,参加义诊。而且,义诊活动中,负责心内科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梅颜、负责乳腺外科的怀柔区政协委员刘卫华,在问诊时既进行诊治,也帮助群众纾解心理问题。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不仅是医学哲思,也指向专业技术。双心医学领域专家刘梅颜在接诊间隙给2名青年医护人员“上课”:“有些胸痛是情绪问题引起的。我今天接诊的一个老人有心绞痛、高血压,吃很多药都不管用。再问下去,发现他其实有心理问题。遇到此类患者,可以先做量表评估,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杨凯文边听边记,写满了好几页笔记。“下课”后,她说:“我是带着问题来的,毕竟机会难得。”刘梅颜讲述如何在门诊识别器质性心脏病、心理问题引发的心脏症状以及二者合并的情况,令她获益匪浅。
此外,义诊中负责中医针灸科的北京市政协常委程凯,负责中医推拿科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何氏通络开结术”传承人何银萍,都在治疗过程中向身边的基层医生“传道授业解惑”。
“通过‘传帮带’将技术留在基层,这是连年参加义诊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心内科专家张焱提出的建议,实行后非常受基层欢迎。”北京市政协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工作人员介绍,“政协委员基层义诊”是市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品牌活动。多年来,委员想点子,政协搭平台,义诊活动与时俱进。比如通过“师带徒”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根据基层需求“定制”专科门诊,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的创新。
此次义诊活动结束,委员们仍在思考:如何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多诊疗技能培训?如何为疑难杂症患者设计更高效的转诊流程?如何通过共建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如何保障“乡医”待遇福利?委员们将自己在义诊和平时工作中观察到的问题写进建议,以履职为民践行医者初心。(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