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做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发布时间:2025-08-16 15:55:48 来源: 第一财经

  

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做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沈 莹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即“两个健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历史性贡献,并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这既是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的新标定,更是对民营企业家担当作为的新期许,必将极大激励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锐意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民营经济总体实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为我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集中了我国92%以上的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以及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脱贫攻坚中,12.7万家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产业投入超过1100亿元、惠及超过18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已有23.51万家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额1.2万亿元、捐赠额(含物资折价)564亿元,惠及全国16.19万个村。今年上半年,15.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提供就业岗位283.8万个。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能够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展现万千气象,民营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展现更大作为。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出了“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殷切寄语。“20字寄语”与总书记2016年提出的“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四个典范”要求,2020年提出的“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的“五点希望”一脉相承,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树立了价值导向和行动坐标,为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提供了科学指引。作为党领导的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工商联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更大力度促进“两个健康”,引导服务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凝心铸魂,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胸怀报国志的奋斗者。爱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近现代以来优秀企业家薪火相传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胸怀报国志”的要求,深刻揭示了民营企业家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休戚与共、同频共振的内在逻辑。“报国志”是爱国情怀的实践升华与时代表达,强调将个人奋斗、企业发展主动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大志向与行动自觉。企业营销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从张謇“实业救国”兴办近代民族工业,到卢作孚在抗战烽火中组织“宜昌大撤退”保存民族工业命脉,从陈嘉庚倾资纾难支持祖国抗战与教育,到荣毅仁、王光英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一代代爱国企业家在国家民族的关键时刻,以赤诚之心和果敢行动,谱写了实业报国、振兴中华的壮丽篇章。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道路是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事实表明,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今天。忠心爱国,是衡量企业家政治上是否坚定的“试金石”。

  爱国报国,根植于深沉情感,更要见诸行动。对于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来说,践行“胸怀报国志”,就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做到忠心爱国与实干为国的统一。忠心爱国是根本立场。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始终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实干为国是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秉承对国家、对民族的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坚守产业报国信念,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努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工商联要常态化开展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形势政策宣讲质效,加强典型引路和榜样感召,广泛搭建实践建功平台,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弘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光荣传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坚持创新赋能,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一心谋发展的实干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心谋发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民营经济坚守主业、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一心”体现的是心无旁骛、扎根实业、专心致志办企业的鲜明导向,是对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脱实向虚等浮躁行为的有力纠偏。“谋”体现的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坚定信心、把握大势的定力,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毅力,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的能力,是对企业家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殷切期许。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如何才能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给出鲜明答案,就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浙江等地一些服装鞋帽方面的民营企业从开始的来料加工到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而引领国际潮流,不断做大做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十年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做这一行。实践告诉我们,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正是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加快智改数转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澎湃动能尚未充分激发,部分企业和行业领域粗放发展、低效内卷的顽疾亟待破除。面向未来,广大民营企业要坚定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决摒弃低效内卷,以创新跃升,靠转型突围,走质量立企、品牌制胜的发展道路。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融入新发展格局。工商联要坚持创新赋能和做优服务两手抓,持续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积极推动企业间联合攻关和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助力培育更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助推政策落实、加强助企纾困,更好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据有关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各地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华社发 程硕/制图

  坚持强基固本,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守法善经营的笃行者。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必须遵守的一个大原则。民营企业作为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守法善经营”,并提出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练好内功、实现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提供了重要指引。“守法”是基本底线要求,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意味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法治精神内化为企业运行的刚性约束。“善经营”是企业发展长远之道,强调的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效能,依托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管理运营,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法治化、现代化治理的跃升。

  企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和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守法合规意识有待强化,违规经营、内部腐败、损害公共利益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越是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越要练好内功、优化治理。广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守法诚信自觉,筑牢守法诚信根基,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尊法守法、遵约守信、清廉合规,坚决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自觉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对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管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为重点,以资源高效配置和风险有效管控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提升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工商联要把引导民营企业守法善经营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基础工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守法诚信经营教育,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持续提升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制定行动指引,组织工商联执委企业开展试点,一体推进法治民企、诚信民企、清廉民企建设,带动更多企业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和现代治理效能。

  坚持勇于担当,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先富促共富的奉献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参与主体,民营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应成为共同富裕的积极推动者,将促进共同富裕内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方向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促进共同富裕寄予厚望,嘱托民营企业家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做回报社会的典范,担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先富促共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先富促共富”清晰标定了民营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时代使命,深刻阐释了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带头人和共富促进者的重要社会责任,科学指明了民营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饮水思源,积极造福桑梓、回报社会,展现了“自己人”的责任担当。面向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寄予新的期待。广大民营企业家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产业富民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增强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作贡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工商联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重点,创新平台、打造品牌、搭建载体,深入实施光彩事业和“万企兴万村”、“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民营企业进边疆”等行动,精心组织助推地方发展的品牌活动,引领带动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促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作者:沈 莹

  来源:《求是》2025/16;作者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