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5 13:23:08 来源: 新民晚报
图为“苏超”总决赛现场,南通队球员(红)与泰州队球员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文/陈昊星
终场哨响,“苏超”的记分牌定格在3:4——南通队虽憾负泰州队无缘冠军,但赛场边的呐喊声并未停歇。从常规赛13场“零封”到淘汰赛连轰5记世界波的惊艳,这支以“00后”为主力的球队,凭实力圈粉。
球迷们热议的“南哥为啥这么能踢”,答案藏在南通街头巷尾的球场里。
作为“体育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南通已培养24位世界冠军、斩获109枚世界大赛金牌,2024年12月更成为江苏唯一“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城市。
足球赛场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背后,有城市体育设施完善与城市更新共同推进的成果。
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已建成各类体育公园150余个,其中7个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评估认证为三类及以上体育公园,海安新通扬河生态廊道体育公园入选首批省级示范体育公园。
全市累计建成各类球场超4000片,健身步道总长度超过1500公里,形成了“公园+球场+步道”的三级体育网络。
城市更新助力体育赛事发展
南通长江体育公园一角。南通市住建局 供图
走在南通长江体育公园里,能看到球员在绿茵场上奔跑,听到观众的呐喊欢呼,还能远远听见长江上货轮的汽笛声。
11月2日,南通长江体育公园内聚集了近4000名球迷,热烈迎接南通队归来。南通队主教练和球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衷心感谢球迷们在每一场比赛中的坚定支持与陪伴。
南通体育广场定位为面向全龄段市民的运动空间。经过数月焕新升级,这座老地标焕发新活力,功能更加多元、风格更显时尚。新增的智能健身区、儿童运动乐园和极限运动场地,使这里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新运动打卡点。
此外,南通市的运动空间也在“见缝插针”式推进中,南通市创新推动的“嵌入式球场”计划,让社区里的闲置地、边角料焕发新生。
南通崇川天通路体育公园。南通市住建局 供图
例如在崇川区的易家桥新村,两栋住宅楼间的狭长空地“变身”为一个半场篮球场;在新港花苑,拆除废弃设施后的空地立起了崭新的羽毛球网。
在紫琅湖公园,管理人员巧妙利用林下空间,搭建了数十张室外乒乓球台。甚至有居民自发组织了“公园乒超”,吸引着大批爱好者参加比赛。
南通通州区通吕运河北岸体育公园。南通市住建局 供图
截至目前,南通全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8%,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20年的2.92平方米提升至2025年的4.61平方米,增幅达58%,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南通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通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足球、篮球、乒羽、骑行、徒步等多元项目的“全域运动”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范嗣斌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城市更新的作用不仅在于改善城市面貌,更在于激活城市精神,虽然从短期看对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还为时尚早,但长期看对体育文化的培育、群众体育氛围的营造以及观赛文化的形成,城市更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更新的基本盘正不断夯实
体育空间的优化只是南通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南通在城市更新的整体布局上同样可圈可点,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生态修复,从公共空间提升到社区功能完善,南通城市的“基本盘”不断夯实。
自2022年以来,南通市先后开展两轮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的覆盖范围由中心城区向全市域扩展,累计实施了上百个更新项目。
南通寺街街道设施改造升级。南通市住建局 供图
例如南通寺街、西南营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核心区域,近年来通过城市更新焕发新生。过去,这里地势低洼、设施老旧,居民“怕失火、怕淹水、怕吃亏”,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如今,随着街区雨污分流、消防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居住安全和舒适度显著提升;文保建筑系统修缮,街巷风貌焕然一新;历史文化得到传承,红色遗迹与文人旧居活化利用;特色文创、非遗体验、美食茶饮等业态逐步导入,街区人气回归、文化重生,成为南通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
南通寺街街边风景。南通市住建局 供图
此外,南通着力转变“更新项目碎片化”的传统模式,变“点状更新”为“片区统筹”。加强片区研究谋划,重点实施濠河、唐闸、五山滨江、国际家纺城等16个片区更新改造,整体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市更新规划设计院院长王海勇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南通城市更新工作紧随国家战略要求,在规划、政策和机制保障方面位居全省前列,具有启动早、理念新、针对性强的特点。
在他看来,南通较早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系统谋划更新目标与行动策略;出台城市更新办法,建立“体检—谋划—推进—实施—运营”一体化模式,推动更新工作常态化;同时明确六类重点更新区域和若干更新单元,通过片区式统筹推进,使城市更新从“单打独斗”迈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储备1000个城市更新项目待开工
2024年,南通共争取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90.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今年上半年,申报城市更新项目22个,总投资180.77亿元,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3.67亿元。同时,积极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城市更新领域已申请资金5.7亿元。
目前,南通城市更新的做法也得到国家和省内的认可。南通有5个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示范试点,6项创新做法入选国家、省级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2025年6月,南通市发布了《南通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计划实施9大行动,谋划70类重点任务。且明确2025年底前,建成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体检评估体系;到2027年,完成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据南通市住建局透露,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已完成中间成果,计划年底出台。在南通市新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已规划并储备近1000个城市更新项目。
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施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按照行动方案,未来的南通要不断推动城市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治理更高效。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围绕更新办法,研究出台土地、规划、审批、金融等配套政策,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各种堵点。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金超市”模式,吸引多方资金参与;提升项目质量,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改造资金压力。
三是打造专业平台。支持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其在资源整合、项目统筹和精细化运营方面的优势,努力建设成为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精细运营、创造价值”的城市综合服务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