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到上头!这份小雪火锅地图承包你整个冬天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5-11-22 14:03:47 来源: 气象小秘书

  

  中国天气网讯 小雪已至,寒意渐浓,全国气温纷纷“跳水”。此刻,火锅已不是普通美食,而是刻着地域基因的冬日暖身神器——有人嗜辣成瘾,有人偏爱本味,有人执着养生。中国天气网特别解锁全国火锅嗨吃地图,快来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家乡火锅藏着怎样的温暖密码。

  麻辣or鲜香?火锅江湖谁与争锋

  豪放派代表:北京、内蒙古

  北方的冬天,冷得直接又纯粹,火锅就得配 “硬核热量”,主打一个豪放。在北京,铜火锅和羊蝎子火锅都是当地特色,前者用铜锅炭火导热,在羊骨汤或清水里放入葱段、姜片等做锅底,芝麻酱配韭菜花为蘸料,涮煮食材一般有牛羊肉片、白菜、豆腐等,讲究食材本味。羊蝎子火锅则以羊脊骨为核心,汤底多采用清汤或红汤熬制,等到吃完肉骨头后,也可用锅中的汤汁继续涮煮其他菜类,如白菜、豆腐、粉条等食品。

  内蒙古的羊肉火锅又与北京的铜锅涮羊肉略有不同,主要突出 “鲜” 字,一般会选用当地优质羊肉,做简单处理后用清水烹制,无需复杂调味就能凸显其地域风味。

  位于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小伙伴则偏爱酸菜白肉火锅,酸爽的酸菜搭配肥而不腻的白肉,咕嘟咕嘟煮着,鲜醇入味,一口下去浑身都热乎了。

  火辣派代表:重庆、四川

  西南的冬日湿冷难耐,唯有麻辣火锅能“对症下药”。重庆的九宫格火锅是老灶火锅的典型代表,是重庆火锅的原始形态,起源于长江码头文化,由纤夫利用牛下水等食材创制而成,以牛肉、牛毛肚、家禽内脏为主料,“七上八下”涮煮,脆爽麻辣,一口解锁酣畅淋漓的快乐。

  四川火锅以成都火锅为代表,锅底配料主要是以清油、辣椒、豆瓣酱、花椒等食材炒制而成,并且在涮煮食材的选取上,更加多样性,荤素均衡,更有红油锅与清汤锅的“鸳鸯锅”搭配,口感上也多了一份柔和感。

  特色派代表:云南、贵州

  西南特色派火锅风格与川渝火辣口感形成鲜明差异,以云南和贵州为代表的小伙伴们更注重依托本地自然食材,呈现独特的地域风味。云南的菌汤火锅以 “鲜” 为核心,选用当地多种野生菌熬煮汤底,菌香浓郁醇厚,搭配时令蔬菜食用,口感清爽且营养丰富。

  贵州的酸汤火锅,则以酸辣开胃为标志,红酸汤或白酸汤为基底,发酵的酸香与辣椒的激情碰撞,激发味蕾的活力,酸中带辣,辣中回甘,恰似贵州人的热情与直爽,让人食欲大开。

  养生派代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说到养生滋补,那就不得不提由江浙沪暖锅和华南地区的“打边炉”、潮汕牛肉锅、海鲜锅等组成的“南派火锅代表队”了。

  江浙地区的菊花暖锅与什锦暖锅偏向清淡雅致,前者常以菊花入锅增香,汤底清甜;后者则汇集多种时令食材,口感丰富且不失清爽,适合秋冬暖身。

  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火锅种类则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广东地区。潮汕牛肉火锅讲究现切新鲜牛肉,搭配牛骨清汤,突出肉质鲜嫩;广州打边炉侧重食材鲜活,汤底灵活多变;顺德粥底火锅则以绵密白粥为底,能最大程度吸收食材鲜味,口感温润。

  海南的椰子鸡火锅就地取材,以清甜椰汁为底,搭配嫩鸡肉,口感清爽回甘;糟粕醋火锅则以发酵糟粕制成酸汤,酸香浓郁,搭配当地海鲜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辣眼睛!火锅界的“邪修”出场

  传统火锅的地域风味固然经典,但在脑洞大开的当下,“常规操作”早已满足不了新新人类的猎奇胃!一批跳出传统框架的“邪修”火锅横空出世,它们凭着莫名的吸引力勾得人忍不住好奇:这波“黑暗操作”到底啥味儿?

  首先登场的就是味道浓郁的榴莲火锅、螺蛳粉火锅。榴莲火锅是用榴莲果肉搭配椰奶或清汤熬底,螺蛳粉火锅则是以螺蛳粉汤底为主,兼具酸、辣、咸、臭等特色,所有食材在经过浓郁的“香”气浸泡后都直击天灵盖,大概属于爱者趋之若鹜,厌者却避之不及的类型了,配得上“邪修”二字。

  另外一款火出圈的“邪修”火锅必须是牛瘪火锅,它是中国贵州特色,刚开始的时候受众群体较小,因为其汤底取自牛胃中未完全消化的草料汁液,经熬煮发酵而成,许多人接受不了。不过近些年,随着猎奇爱好者的增加,市场接受度也增加了不少。

  在这些“邪修”火锅当中,巧克力火锅应该算是受众群体较高的一种。它是以热巧克力酱为锅底,通过持续的小火加热激发巧克力的浓郁甜味,搭配的“涮煮”食材也通常以甜品为主,比如草莓、香蕉、苹果等水果类以及棉花糖、饼干等,味道甜腻浓郁,用“巧克力可裹万物”模式把甜品玩出了火锅新形态。此外,冰淇淋火锅、抹茶火锅、奶茶火锅等也与巧克力火锅基本相似,与其说是火锅,不如说是一场甜品盛宴。

  怎么样,小编介绍了这么多种类的火锅,你pk哪一款呢?寒风瑟瑟的日子里,一顿热辣滚烫的火锅总是能让人身体迅速温暖起来。围着火锅大快朵颐的快乐、同家人、朋友边吃边聊的幸福,也总是能让人的心灵迅速温暖起来。还等什么,火锅嗨吃局赶紧约起来,毕竟火锅与冬日更配哟!(撰文/马黑阳 设计/魏然 审核/冯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