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16:20:58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中新网广昌8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 徐皇冠 文龙杰)江西广昌县驿前镇的新鲜莲子,已经具备24小时抵达全国商超的能力,这背后是江西省耀莱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称“耀莱农产品”)看准“水果莲”,这一莲子产业中异军突起的新增长点,凭借直氮保鲜技术“解锁”21天保质期,推动广昌鲜莲从本地田间走向更远的餐桌。
耀莱农产品董事长梁宁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2024年公司销售水果莲8万公斤,当年夏季创下两个月销售额1800万元的纪录。
历经1300多年种莲历史、开创白莲航天育种先河,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的广昌县,既是全国最大的白莲科研生产中心,也是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最新一代的“太空莲66号”莲蓬,比上一代产量再提10%、抗病性增强。
伴随着白莲育种不停步,广昌县不断优化莲产业结构,从单一的干莲加工向赏花旅游、鲜莲采摘、深加工产品开发等多元业态拓展。通过精深加工,莲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也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
“过去我们卖干莲子,大概是6000元一亩,现在卖鲜莲,增长到8000元一亩。”因为产业升级带动,驿前镇河东村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包”。
走进广昌县致纯莲子加工基地,车间内莲香四溢,一台台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在不同的先进食品加工生产线上,一颗莲串起大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致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昌白莲加工大都停留在去壳、钻芯、洗、磨等初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白莲资源丰富但价值难以凸显。现在,公司会根据市场反响及时调整产品线,不断尝试研发新产品,已开发出莲子汁、荷叶茶饮品、莲藕汁、广昌白莲等系列产品。
从莲子、莲叶到莲藕、莲房,这些初级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了莲蓉糍粑、莲子羹、藕粉等各类商品,鼓起了莲农们的腰包,“莲”通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这得益于广昌县近年来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广昌县聚集着20余家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通芯白莲、莲子汁等20余个品类150余个品种产品。今年新引进的绿芯源、广鲜食品、炉小莲等企业已投入生产,白莲产业链不断延伸。
“去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达165.64万元,税收优惠助力我们开发更多莲产品。”致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广昌县还致力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形成了集莲花观赏、莲蓬采摘、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每年7至8月荷花盛开期,广昌县会举办“国际莲花节”,万亩荷田变身“生态景区”,游客可乘竹筏穿行莲海,体验“采莲南塘秋”的诗意。
驿前镇姚西村就有着“中国莲花第一村”的美誉,更是“世界最大莲池”纪录的保持地,站在观莲台上远眺,无边的莲叶在风中翻涌成绿色海洋,粉白莲花点缀其间,这也让姚西村的莲花景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整体看,广昌县莲田景区2024年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带动民宿、餐饮等业态收入超2亿元。
广昌县的小小莲子已发展成令人惊叹的产业矩阵。最新数据显示,广昌县年种植白莲面积达11万余亩,产通芯白莲9500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3.4亿元,产业规模与综合效益稳居全国前列。
白莲生“金”的同时,也为广昌县另一大产业提供“养料”。广昌森林覆盖率71.83%,林下空间广阔,茂密的树林营造出相对湿润、阴凉的环境,与多种菌菇的生长习性相契合,为高品质菌菇的产出提供了保障,其坚持大力发展菌菇产业,让一朵朵小菌菇成了数千余农户的“致富伞”,也成了全国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大县。
广昌县利财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远财介绍称,公司创新使用液体菌种种植模式,把广昌本地的白莲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利用莲蓬、莲子壳、茶籽壳制作菌棒,既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成本,又培育出绿色有机优质菌菇,实现从菌种接种到采摘完只需75天,相较之前固体菌种需要3个月才能长满菌丝、需要6个月出菇,产品的种植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应看到,在白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广昌县委统战部充分整合统战资源,聚焦技术攻关、招商引资、拓展销路等方式助力白莲产业多元化发展。联合相关部门推动莲子产业专业设备研发制造和鲜莲锁鲜技术突破,莲系列产品调试研发,助力白莲关键技术科研攻关。
同时,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人才回乡,截至目前有白莲系列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落户广昌,白莲生产合作社130余个。
此外,搭建平台,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白莲产品进行直播带货、品牌包装、营销策划,构建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2024年白莲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占总销量的35%。组织召开白莲专题“政企茶话会”,帮助白莲深加工企业、种植大户提质增效,合力营造推动白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