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5 02:48:38 来源: 顶端新闻
中新社浙江丽水8月4日电 题:湿地修复为浙南村落带来新生机
作者 鲍梦妮
盛夏时节,浙江省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内(下称“九龙湿地”),扑面而来的绿意消解了几分暑气,不时有白鹭掠过河面,引游人驻足。
“白天去九龙湿地玩,晚上在这里团建、留宿,很热闹。”周末,在九龙湿地旁,九龙村村民汤小敏的民宿迎来50余人的旅游团。旺季时,这家民宿每日最多可接待100余人,月营收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
九龙湿地位于浙南“母亲河”瓯江的中游,是浙江连片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湿地。若十多年前,有人告诉九龙村村民,家门口的湿地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多半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过去,因砂石资源丰富,九龙湿地乱采滥挖问题严重,附近企业时常偷排乱放,瓯江近四分之一的河道水质恶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后,当地政府陆续搬迁湿地附近厂房、关停非法采砂场。后来,依托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丽水以“最大化保护、最小化干预”为原则,开展九龙湿地的修复整理。
“比如泄洪期洪水对水生植物园区域的自然驳岸造成破坏,我们就用松木桩护坡,提升驳岸稳固性的同时,有效保持滨水植物多样化种群生境的基底条件。”湿地建设方、浙江丽甬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部负责人林勇说。
从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可以看到当地生态修复的细致程度。2023年,九龙湿地临时关闭赏萤区,取消开放活动,为萤火虫栖息地修复争取时间。“闭关”期间,相关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打通区域内小流域,改善萤火虫的栖息环境。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复工作开展以来,萤火虫栖息地恢复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此外,九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新增14种鸟类和4种全球新发现的昆虫物种。
“中华秋沙鸭、宝兴歌鸫、红翅绿鸠、短耳鸮,这些都是我们拍到过的罕见鸟类。”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会员何卫东拿出相机展示他的照片。
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后,九龙湿地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增收。2024年,九龙湿地公园内新增湿地巡护、绿化养护等113个就业岗位,带动就业村民增收约370万元。
“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提高。我们回来保护湿地,就是在守护自己的家。”在九龙湿地从事安保工作的九龙村村民陈惠君说。
目前,九龙村里已有7家民宿,每季度民宿收入约10万元。今年3月至4月赏萤季期间,九龙村及周边民宿总收入同比增长约五成,农家乐餐饮及农产品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约六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