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1 22:06:10 来源: 国际在线
教育锚定需求,专业对接未来。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中,29种新专业重磅亮相,其核心逻辑精准锚定国家战略、科技前沿与市场刚需三大关键词。而今这些承载着未来期许的新专业学子,已经踏入校园,开启了他们探索新知的逐梦征程。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码这些新专业背后的时代诉求与人才培养密码。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20多位新生正在进行无人机起飞、侧风、顺风等五个阶段的飞行模拟训练,通过实操来强化对标准起落航线以及飞行操控规范的掌握。由于是首次训练,同学们的手指在操纵杆上的调整略显生涩,屏幕上的航线一度也偏离了预设轨迹。随后在老师的实时指导下同学们逐段修正航向,慢慢对操作节奏熟悉起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项目制责任老师 副研究员 梁煜:我们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在低空领域里面,最好是他们能够自主创业。这一期学生是做新能源固定翼无人机,从设计到研发,然后制造测试,最后试飞,整个全流程。
低空经济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门产业新赛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被明确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正式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战略推动与产业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缺口显著,催生了对应专业的设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在今年增设这一专业,就是要精准对接低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 奚雨轩:非常吸引我的是什么呢?就是项目制实验班它有一条培养的主线,到大四,需要整个小班一起做出一架真正长航时的新能源无人机。能在大学期间做出一件大的作品,是我感觉很浪漫的事情,也很有意义。
不光要学怎么飞,还能学会怎么造,这是奚雨轩选择报考这个专业的主要原因。虽然此前没有系统接触过航模和无人机,但受动手能力强的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机械设计产生了兴趣,也成为他如今立志深耕这一领域的最初动力。
奚雨轩:我爸给我做一些玩具,他拿一个公交车的模型帮我改造,在尾部加一个电磁铁,把一个氢气球吸在尾部的电磁铁上,我只要按遥控器上的开关,电磁铁收回,这个氢气球就会起来。
不同颜色的氢气球升起来,人们就能快速找到自己要乘坐的大巴车,奚雨轩的爸爸改造玩具是想“让东西更有用、更好用”,而这种朴素的想法,也是北航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该专业聚焦低空领域核心需求,就是要培养出能设计长航时、大有效载荷飞行器的人才。既要突破技术瓶颈,推动飞行器打破长航时世界纪录,也要提升承载能力,让飞行器能搭载更多设备,真正将“实用”的理念转化为服务产业的硬核成果。
梁煜:我们想学生设计一个新能源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比如在灾区有地震,所有通信都中断,这个飞机飞到那儿,可以在灾区上空待两天两夜,实现中继通信的功能。学生到大四也会带类似的设备上去,去验证这个功能的实现。
梁煜团队深耕的无人机应急通信技术,正是应急管理领域的迫切需求,而今年新增的“智慧应急”专业,恰好精准承接这一现实诉求,以科技前沿为导向,系统性培养应急领域专业人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应急管理系统人才缺口在40万左右,工矿商贸行业应急管理人才缺口在200万左右。
今年秋季,位于河北廊坊的防灾科技学院就成为全国首个设立智慧应急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防灾科技学院智慧应急实训教室,首批新生正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曾经真实发生的地质灾害案例进行第一节实训课。
同学通过分组操作控制台,模拟处理地震、洪水等灾害数据。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智能研判与分析,到生成处置决策建议,完整呈现智慧化应急响应的全流程。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的真实案例,正是老师们亲身参与的救灾现场:覆盖6个区县、300多个村庄的河北某市灾情核查工作。
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智慧应急专业强调应急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此,该专业开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课程。
今年新增的29个本科专业中,既聚焦科技前沿领域,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紧盯市场需求,将目光投向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的刚需赛道。例如新增的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既精准破解我国老龄化下专业照护人才紧缺的难题,又能推动养老服务从粗放走向精细,让高校人才供给精准匹配社会民生需求。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南昌大学迎来全国首批34名该专业的新生。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除了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外,南昌大学还组织学生深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实践活动。
在养老机构,学生们通过陪伴聊天、照料生活、组织活动等方式,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直观感知他们的心声。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生们跟随临床医生参与老年患者诊疗,从问诊、用药指导到康复护理,全方位了解老年人的就医需求。
为了搭建优质协作平台,近日,由开设这一新专业的南昌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和宁夏医科大学三所院校牵头组建的全国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不仅是高校间的专业协作,更是打破校际壁垒、整合区域乃至全国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在今年新增的“面向市场刚需”的专业中,一批聚焦“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专业也格外亮眼,如舞蹈治疗、音乐科技、数字戏剧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舞蹈治疗专业今年就招收了10位具有舞蹈功底的新生。有意思的是,第一堂课上,老师并没有培训舞蹈技能,而是首先让学生们模拟一个情景,用画笔把心中的感受画下来,然后再用肢体去展现。
作为融合艺术、心理学与健康科学的创新型学科,舞蹈治疗专业强调“动觉共情”这一概念,引导患者通过自身的肢体表达来释放压抑、修复创伤。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舞蹈治疗面向的群体非常多样,包括自闭症儿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社交焦虑人群等特需群体,以及可能存在情绪问题的普通大众。
除了以上这些专业,今年新增的29个本科专业还有人工智能教育、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国际邮轮管理等多个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前沿与市场刚需的专业,而另一组数据更显教育结构优化的力度——2024年全国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数量远超新增的1839个专业点。新旧专业的迭代更替,既是滞后于时代的“老专业”加速退场,也是跨界融合的“新赛道”精准补位。教育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将为社会发展锻造出更具适配性的人才梯队。
教育因需求而兴,专业因时代而新。今天我们探访的这些新专业,既瞄准了科技前沿的“高精尖”,也接住了民生领域的“烟火气”,生动诠释了“专业设置跟着需求走,人才培养围着产业转”的教育逻辑。随着这些新专业的落地生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复合型人才从校园走出,为国家战略实施注入动能,为社会民生改善增添温度。教育赋能未来,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新生力量书写的精彩篇章。
编辑丨李作诗 薛晨 王婧
摄像丨潘明 刘昀彤
策划丨牛彦敏
剪辑丨周维 苗佳亮
(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