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7 03:42:42 来源: 新华社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陶思阅)8月26日,第六届“善用资源日”开放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介绍了工程建设材料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应用的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认为,中国工程“走出去”不只是做“包工头”,而是要把中国的技术、标准带到世界。
当前,中国新材料发展已从“解决问题”为主的规模扩张阶段,向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活动包含的创新成果展分为房建装修、能源工程、交通市政、工程技术服务四个领域,展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100余项重大成果与应用案例。例如,能让混凝土裂缝“自愈”的水泥、能发电的玻璃、重量轻强度高的立体织物等。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黄超分享,该公司在智利和摩洛哥承建的铁路道岔已使用特种材料,该材料具有高一致性、高纯净度、高稳定性的优势,能克服常规道岔寿命短、维护频繁的问题,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我们建设了一批境外‘亿元’利润平台,分别在尼日利亚、埃及、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中材国际总裁朱兵说,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利润总额增长178%。
据朱兵介绍,中国工程“走出去”,致力于提供研发、装备、工程、运营、投资、供应链管理等全过程系统解决方案。在土耳其、马来西亚、刚果(金)的一批海外示范工厂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推动中国从全球水泥装备最大进口国转变为最大出口国。
此外,中国建材集团还与艾哈迈德·贝洛大学成立了中非绿色建材联合实验室,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及新材料产业落地尼日利亚,助力非洲建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