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6 07:35:23 来源: 南方周末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中,乒乓球项目以“地表最强比赛”引爆全民关注。在这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国家级赛事中,汇聚了众多深受大家喜爱的奥运冠军及新生代选手,不论是老将还是新星,都让人心生挂念。
在观看全运会精彩的乒乓球比赛时,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许多乒乓球运动员在发球前,都喜欢在台桌上摸一下,尤其是喜欢在靠近球网的地方擦一擦,这个行为难道是什么玄学取胜小技巧吗?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比赛中,大家一起摸球台 来源:见水印
摸球台,原来是为了擦汗?
其实,运动员很多时候摸球台并不是为了安抚球桌情绪,而是在擦汗。
也许有人会想,流汗了为什么要随手擦到球台上,拿毛巾擦不行吗?
——还真不行。
因为乒乓球规则中,对运动员擦汗有着明确规定:只有双方每得6分的时候,以及决胜局交换方位时才能允许用毛巾擦汗,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比如,比分为2:3时球员是不允许擦汗的,但2:4或者3:3时,球员就可以擦汗了。
因此,在其他时段,会出现用手抹一下汗水的现象。
打到6分时,选手拿毛巾擦汗 来源:见水印
而在比赛进行中,绝对不允许在回合之间、捡球时或准备发球时突然拿出毛巾擦汗,这会被视为拖延比赛。同时,擦汗还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通常运动员会走向球台两端或后方的挡板处,从放在那里的毛巾架上取毛巾擦汗。
此外,也不能因擦汗而改变场地条件。运动员擦汗时不能有意地将汗水甩到球台或场地上。如果汗水滴落到球台,需要立即用毛巾擦干,但不能借此机会拖延。由此可见,对于擦汗,乒乓球运动员还真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擦汗和物理学有关?
既然运动员擦汗也不是很容易,那就索性不擦汗了,行不行呢?这样做,很容易让球拍、球台、球本身上沾上水,从而影响到乒乓球的各种物理参数。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乒乓球的飞行状态包括位置、速度、角速度等参数,乒乓球在球桌和球拍上的碰撞与来球速度、球的旋转速度、球台的摩擦系数、竖直方向的反弹参数等相关。一点点微小的汗水,都有可能会导致击球效果不佳,如果是小汗手,就更加要命了。而靠近球网的位置一般不会影响球的落点,所以大家都选择在这里“摸一下”。
在乒乓球和球拍或球台的接触中,摩擦力和弹力在反弹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另外,球台性能参数对比赛影响深远。有经验的运动员可以通过摸球台的动作,感受球台的材质、状况与性能,判断比赛策略。如高弹性球台可使球体反弹高度增加 20%-30%,为进攻型选手创造更充裕的发力空间。这类球台适合通过落点变化调动对手,借助反弹高度实施精准打击。而表面摩擦力较强的球台能显著延长球的滑行距离,为旋转战术提供理想平台,选手可通过制造强烈旋转迫使对手失误。
根据《乒乓球台的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规定,乒乓球从 300 毫米高度自由落下,反弹高度应在230-260毫米之间。此规定保证了球速和弹跳的稳定性,若弹性不足,球反弹过低,影响进攻;弹性过强,球反弹过高,打乱比赛节奏,符合要求的弹性让比赛更公平、流畅。
心理的较量
乒乓球运动员的擦桌动作还是赛场“隐形心理博弈术”。
这是运动员建立比赛节奏的常见行为模式。当比赛进入紧要关头,球员常因心跳加速、紧张蔓延而状态波动,此时他们下意识的“摸桌”举动,类似深呼吸般能帮助平复心绪、重寻比赛节奏,本质是心理层面的自我调适[4]。
综合来说,如果球拍或者球桌上有了汗水,必然会影响器材的特性,影响运动员的手感,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所以说,运动员一方面不得不擦汗,另一方面又不能随便去擦汗,那就“顺手”在球台上擦一下,还能在心理上获得优势,调整状态,争取好成绩!
来源丨上海科技馆(id:sstm01)
作者丨郭玮宏,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