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1 03:56:20 来源: 财联社
文/段修健
昨晚,“苏超”在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上演榜首大战,常规赛目前积分排名第一的南通,对阵排名第二的盐城。
赛前,江苏省体育局在推送文章中形容,7月19日这场比赛是“矛与盾的对决,堪称冠军分水岭”。
两支球队实力强劲,比赛一度胶着。尤其进入下半场,双方球员拼抢更加激烈,担架员多次进场。
在现场2.6万名观众的连续呐喊声中,最终南通队以2:1战胜盐城队。终场哨响,现场观众高举双手,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7月19日晚,“苏超”第7轮南通对阵盐城的比赛共有26383名观众来到现场观战。国是直通车 段修健 摄
常规赛格局仍不明朗
第七轮过后,“苏超”常规赛进度过半。后半程比赛仍然不乏看点,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关于比赛。
“接下来可能不用这么紧张了”,昨晚比赛散场之后,南通球迷们边走边聊,掏出手机查看后续赛程。
目前,南通队以6战6胜积18分排名常规赛第一。
7月19日晚,“苏超”第7轮南通对阵盐城的比赛结束后,南通队球员向现场观众鞠躬致谢。国是直通车 段修健 摄
其余排名靠近的球队之间的分差仅为1-2分,一场比赛的输赢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常规赛格局。
此外,诸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常州队、“苏超”唯一女教练带领的泰州队等等,带来的话题也会让相应比赛值得一看。
其二,关于球场。
球场数量多,也是外界对“苏超”的印象。
到第七轮为止,13个队伍间的42场比赛分别在20个球场进行。
其中,开赛以来南通队已两次更换主场比赛场地。
从南通大学西操场,到海门,再到如皋。3场比赛3个场地,这也是“苏超”目前最多。
据媒体报道,有“南鸟巢”之称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正在进行改造升级,预计8月底完成,有望成为“苏超”备选场地。“南鸟巢”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巨型活动开启式屋盖的体育场馆。
起初担心没有观众来
各支队伍并不是“苏超”火爆后,才开始更换比赛场地。
5月28日,“苏超”官方发布第一份场地变更公告:
自5月31日第3轮起,徐州赛区常规赛余下比赛主体育场移至徐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
根据媒体对微博数据的统计,此时“苏超”都还没上热搜。
徐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甄宗牧回忆,原先主场放在徐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场地是由田径场改造而成。只有约2000个座位,分给客队一部分后,已所剩不多。虽然当时票务热度还没上来,但因为是群众性活动,市民观赛需求很大,“都围在外边想看”。
甄宗牧说,市里决定协调主场更换到徐州奥体中心。更换后的第一场比赛,观众人数就在全省率先突破2万,“从那场开始,票就热起来了”。
根据“苏超”竞赛规程,常规赛对于比赛地点的要求并不高:在主场球队所在设区市进行,须具备不低于2000人坐席的天然草标准足球场地。
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王小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原来在设置规程的时候,特别怕没有观众来。“当时也是想着毕竟第一年办,万一搞个特别大的场地没人来,冷场也不太好。”
前两轮的比赛,大部分被安排在当地的体育中心,也有少数放在了大学体育场。
随着“苏超”热度攀升,现场观赛的需求剧增。
截至目前,“苏超”已有徐州、常州、苏州、南通和南京等队的主场比赛更换过场地。
多队更换主场比赛场地的动作和赛程相结合,恰好形成了“苏超”上座人数的“巧妙”情形:从第四轮开始,每个比赛周末都有大球场亮相,并且单个球场的最大容量逐周递增。这为“苏超”现场观赛人数连续4次创下新纪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不同场地来回切换
外界发现,部分球队的主场比赛场地几度更换,似乎变来变去。
例如,苏州队5月10日第一个主场比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6月29日第二个主场改为昆山奥体中心,7月20日第三个主场又回到了苏州市体育中心。
无锡的做法就更为特殊,看上去是把球场“往小了换”。
6月4日,无锡方面发布公告:无锡赛区8月16日第9轮、9月27日第13轮的比赛场地移至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这两场比赛原先的场地是江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场馆容纳量可达到23000人,比前者反倒要少8000多个。
分析认为,安排场地时需综合考虑场馆条件和档期、办赛能力和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设置多个主场比赛场地,能够起到“多点带动”作用。
江阴和宜兴均为县级市。江阴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宜兴则处于江苏省西南、沪宁杭三角中心。
无锡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主场设置在江阴、宜兴,主要目的是活跃基层足球文化,为全市足球爱好者提供观看优质赛事的机会,让更多市民走进球场、了解足球、参与足球。进一步扩大足球人口,为无锡足球发展夯实基础。
同时,无锡交通网络发达,故而具备“双主场”办赛的基本条件,市区球迷通过地铁S1线路、湖底隧道以及接驳配套等,往返较为便利。
7月10日印发的《无锡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高质量做好省城市足球联赛赛区各项工作,发挥赛事品牌的长尾效应,带动“无锡杯”“市长杯”“企超杯”等群体性、青少年足球赛事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推动社会足球普及。
投入与收效
更换场地背后,有着千头万绪的工作。
“快速膨胀,跟吹气球一样,压力挺大”,甄宗牧介绍,徐州奥体中心方面快速进行草皮种植、座席清洗等场地维护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场地更换。随着观众人数增加,安保、交通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加大。
“常州发布”描述,常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在“苏超”首秀之前,曾举行演唱会。在演唱会落幕两周多的时间里,场馆中心投入一场与天气、与设备老化、与草坪生长周期的极限竞速。
根据“如皋发布”的报道,除了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外,如皋方面还打造“15分钟接驳圈”,实现“出门上车、下车即达赛场”的便捷体验。消防、医疗等提前演练,电网运维保障、电梯特种装备等进行专项巡查。
7月19日晚,“苏超”第7轮南通对阵盐城的比赛在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举行。国是直通车 段修健 摄
“苏超”出圈之后,更换场地后赛事带动消费效应更加明显。
7月5日晚,“苏超”首次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现场观众突破6万人,创下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
根据“南京发布”的数据,7月4日至6日,全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218.1万人次。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全市文旅消费总额27.2亿元,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南通发布”介绍,7月19日全市共接待游客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8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5.2%、47.2%,相较于上周六分别增长27.1%、30.2%。其中,上海方向游客14.5万人次,苏州方向游客7.2万人次,盐城方向游客4.2万人次。
无锡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轮换主场,得以更全面、多方位展示城市形象,让霞客故里江阴、陶都宜兴有了更高“能见度”。
同时,赛事还带动了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目前江阴体育中心、宜兴体育中心都在加快推进场馆优化提升工程,赛事结束后这些设施将更好发挥作用,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带来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