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李昌林:为何说新疆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发布时间:2025-11-27 02:49:12 来源: 新浪新闻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为何说新疆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

  作者 李昌林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学院)教授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更加稳固,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回顾过去,新疆地区已深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三股势力”(以下简称“三股势力”)的叠加影响,恐怖袭击事件曾频繁发生,对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伤害。

2021年10月14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新疆考察团在新疆乌鲁木齐参观了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主题展。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三股势力”是新疆长治久安最大威胁

  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祸乱新疆日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新疆形成多民族聚居分布、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新疆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族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宗教的公民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等民族天生信仰或唯一信仰的宗教。然而自20世纪初期,极少数新疆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受国际上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思潮影响,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东突”势力在外国敌对势力怂恿、支持下,组织策划实施恐怖活动,侵犯公民人权。

  “三股势力”合流,发动叛乱、暴乱、恐怖活动,严重危害新疆社会安定。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极少数逃到国外的新疆分裂分子和境内分裂分子里应外合,不择手段地组织策划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分裂分子在新疆制造多起暴乱。60年代,先后发生“伊塔事件”、“东突厥斯坦人民革命党”叛乱、南疆阿洪诺夫集团武装暴乱。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宗教极端主义进一步向新疆渗透。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沆瀣一气、兴风作浪,成为严重危害新疆稳定安全的浊流。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至2016年底,“三股势力”在新疆等地共制造数千起暴力恐怖案(事)件,疯狂残害普通民众,残忍杀害爱国宗教界人士,公然袭击政府机构,蓄意制造暴乱骚乱,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大量无辜群众被害,数百名公安民警殉职,财产损失无以估算。

  新疆长治久安的局面来之不易

  今天,新疆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的局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实属来之不易。

  党的领导是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牵挂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中国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反恐怖、去极端化法律体系,为加强反恐怖、去极端化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新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原则,既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满足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又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禁止利用宗教传播极端思想、煽动民族仇恨、分裂国家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弘扬了打击恐怖主义的正义性,满足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待。

  通过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明辨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增强公民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积极开展帮扶教育,帮助参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或有犯罪行为的人认清行为本质和危害,摆脱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和控制。通过这些举措,新疆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公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社会风尚,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受到自觉抵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维护了新疆繁荣稳定、长治久安的社会局面。

  巩固和发展长治久安社会局面应久久为功

  只有坚持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的战略认识不动摇,久久为功,才能巩固和发展新疆的长治久安社会局面。

  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源于“三股势力”的顽固性及其恶劣影响的持续性。虽反分裂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三股势力”长期蛊惑人心,使受蒙蔽的群众判断力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薄弱,正确理解宗教教义的能力欠缺,辨别能力耗弱。虽然疆内已被识别的“三股势力”分子已受到依法处理,但漏网之鱼可能依然存在,境外反华势力扶持的“三股势力”分子仍图谋卷土重来,其顽固性昭然若揭。唯有通过长期努力,方可消除“三股势力”的恶劣影响,挫败其继续祸乱新疆的阴谋。

  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源于“三股势力”的欺骗性。“三股势力”合流后,分裂主义伪装成民族主义,掩盖其分裂图谋;宗教极端主义打着宗教旗号,掩盖其根本不是宗教的本质;暴力恐怖势力发动被包装成争取民族独立的“圣战”,掩盖其背后隐藏的动机。“三股势力”的叙事手法具有极强隐蔽性、欺骗性、蛊惑性,不但蒙蔽、蛊惑、煽动群众,且为识别、防范、打击其违法犯罪行为带来极大难度。对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和足够警惕。

  反分裂斗争的尖锐性,源自“三股势力”的工具性及其叙事议题涉及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性。在国际层面,“三股势力”已沦为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的工具。新疆开展反恐怖、去极端化斗争前后,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其话语霸权,亲自操刀,或扶持外逃西方的“三股势力”人员作为代言人,大肆炒作“强迫劳动”“强制绝育”“文化灭绝”等议题;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还利用其经济霸权,以此为借口,对新疆相关单位和人员滥用单边制裁。

2025年9月23日,游客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大巴扎步行街游览、购物。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因此要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完)

  作者简介:

李昌林。作者供图  

  李昌林,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刑事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曾任四川省南充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挂职),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