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8 16:31:13 来源: 财联社
【光明论坛】
作者:卢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相关工作情况作了介绍。信息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市场准入更加规范、市场退出更加顺畅、企业办事更加高效,经营主体的发展动力与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对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只有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的职能定位,统筹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围绕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细化落实、扎实推进,才能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就是市场规模庞大、发展空间广阔。发挥好这个优势,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破除地方保护,保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消除制约要素资源流动的堵点卡点,及时防止和制止市场垄断,维护好、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所以,在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大力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制度实施,制定一系列支撑法律实施的配套规章,促进公平竞争法治环境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加大对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强化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以及对重点领域垄断风险的监测评估和经营者集中审查。对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强化制度约束,发挥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纠治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的行为。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为防范和制止网络市场无序竞争设置红灯、划出底线,推动线下线上市场竞争生态不断优化。
统筹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践表明,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则和科学高效的监管执法,可以更好地保障和增强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活力,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从而让经营者健康发展、消费者放心消费。需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持续降低经营主体成本。推动修订公司法、广告法以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一批行政法规,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的合规体系,筑牢市场法治保障体系。聚焦民生关切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广告、检验检测等领域违法案件,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例如,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多轮专项执法行动。“守护消费”专项行动聚焦儿童用品安全、外卖食品安全、电商平台霸王条款等民生领域;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餐专项治理,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等行动都为营造良性秩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和商业秘密保护,也有效增强了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
安全无小事,事关千万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供保障。这就需研究出台强化全链条监管能力、健全责任体系的有力举措,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加强工业产品源头治理,将部分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严防各类风险、严守安全底线。与此同时,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8日 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