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6 00:25:50 来源: 中青网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题:专访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杨扬:体育激励难民逆境中追梦
作者 赵婧姝
2016年,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时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参与了组建奥运会首个难民代表团的前期讨论与决策投票,这是她深入接触难民群体的开端。里约奥运会期间,她与难民运动员共进午餐,感受到他们同样渴望在赛场上取得佳绩,也同样为梦想努力拼搏。
这次深度接触,让杨扬愈发关注难民问题。她积极为难民群体发声,并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2023年被任命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后,杨扬先后走访了位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相遇,让她对难民的理解丰富起来。
杨扬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在她看来,体育可以激励难民群体在逆境中勇敢追梦,而他们为梦想拼搏时展现出的韧性也激励着更多的人。
走访难民营时,杨扬最先感受到的是严峻的生存现实:人们常常缺乏食物、安全等基本保障,工作和受教育机会稀缺,青少年辍学普遍。或许正因现实艰困,能让人短暂忘却烦恼的体育更显珍贵——足球,是营中童叟口中的“大事”,一场球赛就能让整个社区沸腾。
今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班巴西难民营,杨扬与当地观众共同为一场足球联赛决赛呐喊,场上激战的是难民代表队与当地社区代表队。球员全力以赴,观众也全情投入。难民代表队最终在欢呼中锁定胜局,他们与杨扬一同将奖杯举向天空。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杨扬访问位于埃塞俄比亚的班巴西难民营,与难民及当地社区足球友谊赛获胜团队共同举起奖杯。(联合国难民署供图)
对体育的热情,不仅挥洒在赛场上,也融入日常生活中。在肯尼亚的卡库马难民营,一座“体育图书馆”给杨扬留下深刻印象。它外借的不是书籍,而是运动服、球鞋和球类,托举着营中一个个体育梦想。
杨扬说,正是体育,点燃了难民营中人们面对困境的希望。体育成为许多难民青年的成长陪伴,在他们缺乏受教育和工作机会时,填补了成长空白;足球联赛不仅促进难民融入当地社区,还通过赛程的“日程表”帮助难民建立生活秩序、增添生活的目标和盼头。而女子足球队的成立、训练和比赛,帮助难民营中处境更为脆弱的女性们树立起自信、结成彼此支撑的共同体,从而改善了自身处境。
这些让杨扬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已从对金牌与荣誉的追求延展为对社区的联结与个人成长的激励。
“他们(难民群体)是需要帮助,但是更需要激励。”杨扬说,体育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依然勇敢追梦。来自卡库马难民营的选手,经过严格选拔和艰苦训练,先后登上了里约和东京的奥运舞台。在中长跑赛场上,他们一次次向个人极限发起挑战。虽然许多难民运动员在比赛中以“一轮游”出局,杨扬却认为,他们能站在奥运赛场上“就是最好的故事”——不仅激励了身处同样困境的同伴,也鼓舞着世界上每一个面对逆境的人。
“这个群体和我们一样拥有梦想、潜力和奋斗精神,他们展现出的创造力和韧性,值得尊重和欣赏,也向世界传递着激励与希望。”
杨扬分享的难民营见闻,吸引了中国和国际体育组织同事的关注。有朋友问她,“下次能和你一起去吗”。杨扬希望带回更多难民的故事,让世界看见他们,也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目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