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17:03:30 来源: 封面新闻
近期发布的前7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亮点颇多,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联系同期的财政、外贸等数据,可以看出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对宏观政策的实施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关键。今年以来,化解外部压力、应对内部困难,宏观政策持续加码。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更大力度实施“两重”“两新”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一手稳岗减负,一手扩岗挖潜,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把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起来,增强提振消费的内生动力……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以政策效力不断激发向前的推动力。
尽管成绩显著,但也要看到,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出现环比下降,内需放缓势头有所加剧。我们要科学判断形势,下更大力气落实中央部署,下更大功夫提升政策效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最好的结果。
提升政策效能,需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确保政策的前瞻性。宏观政策要关注经济运行波动,明确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适时进行精准性、针对性调控。特别是各项支持性政策,只有精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等,坚决防范“跑冒滴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政策效力。
提升政策效能,需要用好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实效性。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在多重约束下求解的过程,尤其需要强化政策效果评估,看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此作为调整、修正、延续或终止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提升政策效能,需要强化协同创新,确保政策的系统性。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破除封闭的小循环,破立并举的背后是目标的协同,直指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当部分外贸企业遭受关税冲击,商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助力拓展市场渠道,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对接新兴市场,体现的是补位意识。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是在短期精准发力、中期结构优化、长期制度筑基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都是宏观政策动态调整的升级,更是宏观经济治理的创新。
前瞻性、实效性、系统性的提升,必将塑造积极的市场预期。良好的预期往往能转化为有序的经济行为,使人们有动力、有耐心、有信心针对现实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并从事长期性、创造性的活动。把握好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手中,就能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提供更大动力。(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