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徽之下,母爱生辉——记新疆拜城“检察官妈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0 13:11:24 来源: 新浪财经

  

  中新网阿克苏拜城8月20日电 题:检徽之下,母爱生辉——记新疆拜城“检察官妈妈”团队

  记者 张素

  “我的‘妈妈’挺高也挺瘦,头发是直的,她很美。”

  “我的‘妈妈’个子高,戴着眼镜。她很厉害,上次我差点摔倒,她一下就扶住了我、保护了我。”

  “今年高考前,‘妈妈’叫我不要紧张,就按平时去考。等成绩出来了,我第一时间就发给了她。”

  ……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在新疆组织开展“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采访活动。记者走进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时,见到这群年龄各异的女孩。她们热情谈论的“妈妈”,是一群与其并无血缘关系的女检察官。

  过去20年间,拜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妈妈”团队从6人发展至18人,通过“一对一帮扶模式”累计守护43名未成年人成长。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到“法情相伴”的综合关爱,她们在当地群众心中播撒“法治种子”,检徽之下,母爱熠熠生辉。

8月1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缘起

  2005年3月,拜城县人民检察院6名女检察官在农村帮扶时发现,部分儿童因家庭困难、变故等原因,性格敏感脆弱,甚至出现旷课、停学现象。为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检察官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

  时光荏苒,迄今已有10名女童在“检察官妈妈”的帮扶下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这其中,曾因家庭经济困难陷入“至暗时刻”的阿迪拉·艾尔肯顺利从和田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她看来,“检察官妈妈”古丽阿依先木·艾买提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

  拜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季红莉是现任“检察官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自2008年加入团队以来,她在墩艾日克村小学先后认了3个女儿。“其中一个正在乌鲁木齐上大学,还有一个已经结婚了,她带我见了爱人,是个很阳光的小伙子。”她笑着说。

  采访当日,现就读于墩艾日克村小学四年级的小古(化名)坐在季红莉身边,说起这位“检察官妈妈”如何叮嘱自己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如何陪伴自己跳绳、捉迷藏,“‘妈妈’给我带的饼干可好吃了”。

  被问到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个头不高的小古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成为一名勇敢无畏的检察官,想让其他小孩也感到幸福、愉悦。”

  平衡

  20年间爱心接力,大家不曾犹豫,只是偶有困惑。

  “检察官的职责在于确保有罪的人依法受到追究,是刚性的,‘妈妈’的身份则突出柔性、关爱。两者之间难免冲突,而且,过于亲密也会削弱法律秩序的力量。”季红莉说。

  女检察官努斯热提·提力瓦力迪说,“女儿”小丽(化名)的亲生父亲几乎天天喝酒,自己多次去找他谈却被拒绝。“我们毕竟无法代替她们的父母,过多介入家庭也可能导致父母对我们排斥。因此,只能更多展现出正义、法治的一面,教会孩子们保护自己。”

  实践中,“检察官妈妈”们着重将帮扶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综合履职结合在一起。拜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张廷贵介绍,志愿服务团队始终把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作为服务宗旨,除了帮助困难女童,还积极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护蕾”行动等法治宣传活动,为城乡各中小学2万多名师生开展法律宣讲,推动法治观念深入童心。

  孩子们的变化,墩艾日克村小学校长刘露看在眼里。她说,通过检察机关在学校开展帮扶,并以保护隐私、远离毒品、防范校园欺凌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后,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既能远离违法犯罪,也懂得用法律维权,更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8月1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踢毽子。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希望

  法治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2019年5月,季红莉召集一批业务突出、热心公益的青年干警,成立“法的种子”志愿服务队。她说,检察官是法律的播种者,把法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中,让其生根发芽,就有了希望。

  刘健是最早加入“法的种子”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多次参与有关禁止校园暴力、吸烟等方面的普法宣讲。他认为更多男性加入进来,既可打破“妈妈”一词的性别限制,也有助于扩大这项工作的覆盖面。

  “一个人的力量微如萤火,众人携手便能照亮整片星空。”2024年,在拜城县委社会工作部的积极推动下,“检察官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联动当地教科局、妇联等9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成功打造“15分钟女童关爱服务圈”,旨在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在触手可及的距离找到温暖。

  有评论称,这场跨越岁月的志愿长跑,是以法治护航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见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而对季红莉团队和她们的孩子来说,故事未完待续,情谊日久天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