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部署、快响应 广东水利筑牢汛期江河安澜防线🦔

发布时间:2025-09-03 17:24:07 来源: 伊秀女性网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山洪咆哮。2025年入汛以来,广东省历经18轮强降雨过程,先后遭受“蝴蝶”“丹娜丝”“韦帕”“杨柳”等4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95条河流123站点206个站次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面对严峻形势,广东省水利厅锚定“不死人、少损失”和“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以精确研判、精准预警、精细调度、精密防控,彰显水利人的担当,最大程度降低洪涝灾害影响和损失,全力守护江河安澜、万家安宁。

  协同高效战汛情 全面升级防御“中枢大脑”

  洪水来袭,分秒必争。风险研判快一步、指挥调度先一着,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障就多一分。

  优化机制,强化协同。今年,广东防汛调度有了新变化。

  2025年汛前,广东省水利厅全面优化水旱灾害防御组织运作机制,从物理空间、组织运作到防御目标实现全方位升级,以期打造出一个更加高效协同的防汛“中枢大脑”。

  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体系重构,不仅是物理和机制层面的整合,更在防御理念上实现跨越。“我们突破以往‘单一灾种分别应对’的传统模式,构建起覆盖暴雨、洪水、山洪、台风、干旱及城乡积涝的‘多灾种统筹防御体系’。”

  今年汛期,广东省水利厅依托“每日会商+场次台风暴雨洪水会商”机制,精准研判风险隐患、提前部署应对。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456”水利预警机制、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高效运转,十岗专人全程在岗,已先后成功抵御多轮台风暴雨洪水侵袭,高效处置各类突发险情,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预警“跑赢”洪水 预警机制为生命抢得先机

  8月5日清晨,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达溪村牛路水河沟传来轰隆巨响——山洪暴发,泥沙俱下,道路被毁、房屋进水,通讯一度中断。但在危险来临的数小时前,45名沿河居住的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

  达溪村书记陈常东回忆:“我们接到预警,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没有一人伤亡。”

  这不是运气,而是一套精准的预警机制在发力。

  近年来,广东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防御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增强,防御难度不断加大。及时预警、提前转移,成为防灾减灾中尤为关键的一环。

  今年5月,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洪水和泄洪预警发布处理工作的通知》,创新构建“456”水利预警机制,进一步明确“江河洪水预警、山洪灾害预警、水工程泄洪预警和工程险情预警”等4个水利预警类型,畅通公文、短信、电话、“一键通”系统、微信(粤政易)、大喇叭等6种发布渠道。该机制推动预警响应联动措施落实落细,实现了预警工作全面覆盖、直达一线、高效闭环,为指导基层防御、组织人员提前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预警不仅要发得出,还要叫得应、有人管。”上述负责人表示。从化达溪村山洪灾害的成功避险并非个例。入汛以来,广东强化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严格执行“456”预警机制,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全省水利部门共发布洪水预警408次,处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3518个,向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63万条,逐一跟踪1583个“危险”级别预警处置情况,第一时间电话叫应至县水利部门和镇村,提请转移130个乡镇危险区群众2万余人。

  以万全防万一 科学调度与隐患排查共筑屏障

  精准预警为转移避险赢得先机,科学调度与隐患排查则推动防汛关口进一步前移,持续巩固防汛安全防线。

  超前备战,防患未然。今年元旦一过,广东全省水利系统就迅即开展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对约4万宗水利工程实现全覆盖检查。汛期还组织常态化暗访检查,截至7月底累计派出检查组144组次、504人次,检查515宗水利工程和31个山洪灾害防治点,发现问题2257个,并以“一市一单”形式督促限期整改完成。

  入汛至今,广东全省共调度大中型水库979座(次),拦蓄洪水53亿立方米,避免了226个(次)城镇受淹,保护耕地133万亩,减少人员转移约51.2万人(次),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应急保障体系同步加强。仅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内,广东省水利厅就启动水利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3次、Ⅲ级应急响应2次、Ⅳ级应急响应6次,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严格执行“临灾排查、灾中检查、灾后复查”工作要求,先后派出16个工作组、专家组60余人赴一线指导,全力保障超汛限水库和病险水库安全运行。(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