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18:45:21 来源: 山东大众网
在8月29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受邀出席的5位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介绍对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对弘扬抗战精神的深入思考,并回答记者提问。
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我国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致公党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书写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致公党萌芽于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诞生于近代海外侨胞的报国革命。1925年10月,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成立之初,致公党即发布救国主张,投身民主革命。在民族存亡之际,致公党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洪流,成为最早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的民主党派之一。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中央连发“快邮代电”,号召海内外党员“出钱出力,以尽职责”。仅在1931年9月18日至12月中旬,致公党就向东北义勇军输送10万银元。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致公党上海第一支部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积极动员侨胞捐款捐物,用行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致公党拒绝日寇拉拢,坚守“先归还东三省”的民族大义;致公党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奔走美洲,组织华侨青年参加联合救国运动;三千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冒着炮火抢运国际援华物资,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这些用热血铸就的壮举,正是致公党“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展望未来,致公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广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卢国懿
记者:
在抗日战争中,民主党派从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这其中有哪些生动故事和心路历程?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同心合作,对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卢国懿:
刚才记者朋友说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心路历程,我用三句话、6个词来回答您。从相识到相知,这是第一句;第二句,从相近到相亲;第三句,从同胞到同志。这有个过程,我也可以举三个例子:
第一,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将致公党列为“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之一,给予致公党政治上的认可,这非常不容易,1935年致公党才刚刚成立10年。第二,1942年周恩来到达重庆,同司徒美堂座谈,把“皖南事变”的真相跟司徒美堂作了介绍,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罪行。第三,董必武在1945年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遭到国民党的阻挠,这个时候美洲致公党负责人司徒俊葱挺身而出,他组织记者招待会,把相关信息发布出去,同时给董必武做安保,因为那个时候董必武等同志受到很大威胁,致公党就挺身而出了。此外,他们还在自己办的报纸上把相关的信息一一发布,这对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宣传中共抗战主张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记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民建、民进成立80周年。请问,各民主党派将如何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赓续优良传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好的贡献?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卢国懿:
谢谢您关注致公党,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我一直感到非常自豪。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抗战精神得到越来越多铭记和发扬,致公党通过多种方式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一是我们举办许多的主题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亲身接受教育,发挥致公党与海外侨胞联系密切的优势,在华侨华人中宣讲抗战精神。大家知道,我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有6000多万,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团结他们,把抗战精神不断地向他们宣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我们经常说的抗战精神。我们大家想想,抗战这么多年,如果没有抗战精神,那个时候积贫积弱的中国很难从这场斗争中熬过来。
二是我们要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致公党将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方针,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为契机,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络联谊,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是发挥侨海优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致公党将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常说,我们6000多万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华资、华智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做好海外华侨工作,为他们服务好,让他们在国外工作舒心,回国创业发展放心,取得更好的成果。
记者:
致公党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政党,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密切,请问当时致公党在联系海外、为国纾难中有哪些历史细节?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卢国懿:
今年是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下个月我们会在北京举办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在抗战期间,致公党积极参与,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一是通过舆论宣传,把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的政策、思想、精神、民族气节向世界人民宣告。二是直接参与武装斗争,刚才我在开场白中也说了,上海淞沪之战、东北抗联中都有致公党的身影。三是捐款捐物。
这三个方面都有很多例子。在发声方面,就是我第一个说到的做好宣传,那个时候我们的舆论环境不像现在,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有自媒体,媒体特别多,那时候发声很难的,但是华侨华人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并且有自己的媒体、自己的报纸,也跟当地其他驻在国家有比较多的联系,所以他们通过媒体可以进行发声,还可以通过“快邮代电”的方式来发声。
第二是武装,武装斗争我们参与很多,我在这里专门介绍一下南侨机工的事。在1939年抗日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我们南洋的华侨们组织起来,当时大概是3000多人,他们主要是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3000多青年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主要是搞运输,保证从国际上援助我们抗战的物资能从滇缅公路到内地,3000多人经过几年,有三分之一的同胞倒在了血泊当中,这比直接参与一线的伤亡率都高,真的是不容易。并且这帮青年基本上都是殷实家庭的孩子,那个时候会开车、会修车真的不容易。所以,说明我们华侨的爱国之心,越出国越爱国,他们真是这样做的。
说到抗战,致公党的作用还体现在捐款捐物,当时有个大致统计,从1936年到1946年,北美等地区的华侨华人募捐超过4.8亿美元,这些钱都通过各种渠道送到了抗战一线。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